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历史来到了秦末天下大乱之时,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绽放程度,在这短短几年间迸发出了浓到化不开的绚烂美感。
这几年中,天下由一统到分崩,又迅速一统,一个个传世的人物纷纷登上历史舞台。
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壮烈、狡猾、机智,扼腕叹息,东山再起,兵败自刎等,中国历史中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桥段,都将在这短短的几年间,以前所未有的浓度释放!
在此之前,贵族是百分之百地占领着上层建筑的,从这段历史开始,平民阶层第一次开始参与改变历史的进程。
这段历史由一群平民开始,由一个平民终结。
看一下载入史册的第一次起义吧。
陈胜和吴广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序幕。这哥俩其实开创了很多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例如,后世在起义时,都会喊出一些响亮的口号。
这都是跟陈胜学的。陈胜的“广告”相当有水准,极具煽动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只能靠命吗?农民兄弟们,我们打出个未来吧!)
例如,后世农民在起义时,都会搞一些迷信的方式来增强自信。
这也是跟陈胜学的。他们先是在鱼肚子里放上写有“陈胜王”的布,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
例如,后世农民在起义时,会打着别人的名号。
这还是跟陈胜学的。
陈胜和吴广知道他们的农民身份不好使,于是就打着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和抗秦大将项燕的名号,说这两个人都没死,让百姓都跟着他们造反。
说到这里,我们要说一下上一战中我们跳过去的皇位交接问题。皇位怎么就到了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手里呢?
陈胜、吴广打的这个名号,让我们产生了很大的疑问。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和抗秦名将项燕,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是怎么凑到一块儿的?
秦始皇的皇后是个谜,正史等诸多史料均未见记载,然后就没人再提。
今天,我们要揭开这个谜底。
始皇后是在嬴政打掉所有赵国势力后册立的,当时秦国除了嬴政外,另一大政治派系是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根据秦国的惯例,这位始皇后应该是楚人。
考虑到昌平君的叛变,我们不知道这位始皇后是否参与其中。但根据始皇后的记载均被删除,我们可以推测,这位始皇后受到了牵连。
而扶苏,正是嬴政和这位始皇后所生的长子。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焚书坑儒,扶苏反对他爹的举措,多次上书劝谏秦始皇。由于扶苏的屡次劝谏,触怒了秦始皇,于是秦始皇派扶苏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成为万里长城工程的总监理和抗击匈奴的大将军。
在这里,我们要还原“焚书坑儒”的真相。
首先,秦始皇从来没有“焚书”,而是禁书。而且,所有被禁的书并没有被销毁,而是都藏于“国家图书馆”,只供国家指定的学者进行阅读研究。
他的目的是统一思想,并不是销毁所有典籍不让它们传世,真正焚书的是项羽。
准确地说,项羽不仅焚书,而且什么都焚,一把大火把本来应该是世界奇迹的阿房宫烧得啥也不剩,所有的古卷典籍也因此付之一炬。
其次,秦始皇埋的不是“儒”。
这个典故最早是因为一群求仙的方士向秦始皇申报了成仙求药的方案,秦始皇批准了。结果秦始皇都自称“真人”了,还是没修成,于是坑杀了这帮无法提供“售后服务”的方士。
司马迁为了提醒后来也出现求仙倾向的汉武帝,将“诸生皆诵法孔子”写进了《史记》中。
《史记》成书在汉武帝晚年时期,当时有个大案,叫“巫蛊之乱”,主角是汉武帝和他的大儿子。
将来讲到那段历史时,我们就会发现,好大喜功的皇帝不会简单地重复,却会惊人地相似。
扶苏因为劝谏秦始皇别再修仙而被打发到了边疆,但并非政治生命完蛋了,秦始皇要真看不上他,是不会让他去指挥三十万大军的。
扶苏作为长子却未被立为太子,和他的楚国血统,以及已经不受宠或被杀的母亲有着很大的关系。
秦始皇晚年中意的接班人是自己的小儿子,胡亥。
尤其是他人生中的第五次巡游全国,就是带着这位小儿子走的,几乎明摆着昭告天下,自己将要传位于这个小儿子。
但在几个月的观察中,秦始皇得出了对这个小儿子的评估结果:不合格。所以,他才会在最后的遗诏中,指明让自己被贬出去当监军的大儿子接班。
但后面我们知道,接到第一手消息的赵高和李斯篡改了遗诏,仍让胡亥继位,并下诏赐死扶苏与蒙恬。
因为之前过于明显的信号和潜台词,导致了扶苏根本就没有怀疑逼他自杀的诏书的真伪。扶苏的自杀也导致了手握三十万重兵的蒙恬失去了抵抗的意义与合法性,于是蒙恬也选择了自杀。
扶苏因此成为秦末的窦娥,冤得天下闻名。
当然也有人质疑太史公,认为根本就没有李斯、赵高密谋这件事,谁看见了?
我倾向于认为这段历史是真的。关于此案的真伪佐证,少说得用五千字论证,这里就不讨论了。除了关于秦始皇的部分内容,太史公的《史记》的可靠性还是很高的。将来我们会详细阐述《史记》的成书经过,毕竟这部中国历史的标杆作品,确立了中国史书的“实录”标准。
我们要体谅太史公,首先,汉武帝在他身上干了缺德事;其次,他所处的那个年代,眼看汉武帝祸害国家,也是没办法冲武帝骂大街的,他只能说秦始皇。
扶苏的楚国血统和天下大冤,以及项燕在“补时阶段”进球的抗秦名气,成为陈胜、吴广的金字招牌。
陈胜的起义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也就是后来将造反叫作“揭竿而起”的原因。
我们可能会认为,要砍木头当兵器是因为农民们穷,连兵器都没有。
其实并非是穷的事。当时在全国范围内无论穷富,除了咸阳,哪里都没有兵器。
因为当初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怕六国旧势力再造反,就将六国贵族都迁到了咸阳圈起来,还将全国各地的兵器全部收过来,铸了十二座金人。
秦始皇这个脑子想得多全面。
但陈胜的起义军还是如星火燎原般急剧壮大。陈胜先是在陈邑这个抗秦历史悠久的地区称王,国号“张楚”,即张大楚国之意。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起义风云骤起,六国复国和农民起义的风暴即将开始席卷大半个秦国。
陈胜的起义军规模虽众,眼下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