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叁:“张楚”为何匆匆覆灭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周文被章邯打垮后,逃出了函谷关,在离关不远处的曹阳聚拢败兵。

章邯在把起义军赶出关后,把住了近七八十年没动刀兵的函谷关,随后缓了两个月。这两个月他干啥了?

章邯在全力地整军备战,在这里要说一下他的用兵特点:这个人特别稳当。

秦国将领似乎都上过“关中军校”,都受过系统的培养。他们都有这两个关键的特点:

第一,注重后勤。

指挥大军作战,并非一个人发把刀就打仗去了,大军的粮草来源、民夫的运粮供应、后备兵员的不断征集、兵器马匹的打造喂养等,都需要考虑。

章邯这个人极其注重大军的后勤给养,辎重只要到位,什么时候军心都不会乱。

正如《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先将自己变得不可战胜,再谈去战胜别人。

第二,示弱在前。

白起的长平之战,王翦的灭楚之战,都是先示弱,而章邯这次的两个月按兵不动也是这样。除了整理后勤之外,秦帝国还在各处调兵,“北方长城军”就开始分两路呼啸而来。

王离(王翦之孙)带着一部军队开始西渡黄河,走进山西高原。另一部分开始自秦直道快马加鞭上章邯这报到。关中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汉中、蜀地也开始征兵入关。秦王朝被再次动员起来了。

当然,打土著的“南军”也送信过去了,只不过送不过去了。

路太难走了,起义大乱还截断了通往南方的通道,即便信儿送到了,人家也不见得愿意回来,结果南面成“孤军”了。这段故事也要到汉武帝时代再提了,不过人家“南军”过得那可是相当滋润,比“北军”那可强多了。

章邯在各种示弱,给人封关自守的感觉,让你懈怠,自己这边则开动马达,全力整军备战。

两个月后,章邯的准备工作完毕。大军东出函谷关,开始了横扫东方的征程。

那周文的起义军这两个月在干啥呢?

业余票友和职业将军的差距不是两个月就能弥补的。

章邯先是带队在曹阳再破起义军,周文败走接着跑,逃到了渑池。

这回章邯没有给他喘气的机会。十余日后,章邯追上,攻破渑池,周文自刎,这支起义军力量四散而去。

打败周文后,章邯继续率军东进,又来解荥阳之围。此时,起义军的二号人物吴广已经因为内部矛盾被手下田臧干掉了。不过,这位田臧还没来得及感受一下挥斥方遒的感觉,就又被章邯干掉了,荥阳解围。

胡亥此时又加派了司马欣、董翳来做章邯的二、三把手,后来瓜分“三秦”的班底就此产生。

章邯继续往东南打,大军一路走一路杀,消灭了所有遇到的“张楚”国的武装抵抗。这里名字比较多,但都是小人物,就不给大家列举了,最后直逼起义军大本营——陈邑。

十二月,陈胜被自己的车夫刺杀,车夫拿着他的脑袋到秦国去领赏了。

自大泽乡起义到土崩瓦解,前后一共六个月的时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农民起义军就这样成了炮灰。

这也似乎是农民起义的宿命,第一个冒出头来的鸟,往往容易被乱枪打死。

陈胜的失败给还幸存着的造反派们敲响了很多警钟,其中最响的一记就是造反的民心问题,或者说是底蕴问题。

最早,陈胜刚刚占领陈邑准备称王的时候,大梁的两位魏国能人张耳和陈馀就建议过,现在是因为秦国残暴无道,所以才起兵反抗,人们才拥护他,但刚刚拿下一个陈邑就要称王,岂不是暴露了自己的私心?他现在应该遍访六国后裔,帮他们复国,一方面给秦国增加敌人,另一方面为自己培植党羽势力。如果他仅仅在这个小小的陈邑当王,天下人会反感他的,到时候肯定会人心离散。

但陈胜没有听进去这么有见识的一番话,还是自封为楚王。

见识这东西,有时候真的决定命运。

并不是说吃西餐连耍十几把刀叉,红酒、咖啡如数家珍就是有见识;也不是说所有的超级跑车都玩过就是有见识;也不是说世界那么大你想看一看,然后你全看了就叫有见识。

见识这东西,其实说到底,就是在大量的理论和实际结合与融会贯通后,明白了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

换句话说,就是可以根据现有的情况,准确地判断出来事情未来的走势。

所以,一个政权的建立与发展,这样的内在规律和运作流程,陈胜并不了解。

他同样也不了解在自身弱小时,一定要抓紧时间壮大,并扔出去很多个替死鬼,去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腐败帝国纠缠,为自己争取时间。

等他发现帝国中央政府第一个玩了命找你死磕时,明白过来也晚了。这就是见识问题。

当然还有欲壑难填的问题。

自陈胜到洪秀全,古往今来多少人,全都没有走出过自身的见识这一关,全都折在了欲望的大深沟里。

能走出来的,全部都成了历史中的大人物,比如最终收尾秦末大乱的那位泗水亭长刘邦。不过,他还要再缓缓才能上场,眼下的主角是项氏家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