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肆:为什么千百年来只有韩信的“背水一战”成功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和死亡率最高的!

只有看清了前面没路了,后面还有人追,意识到回过头拼命可能会活下来,才会激发出战斗力!

只有这时候才会意识到,爱拼才会赢!

第四个关键点,是自己殿后,让大军全部渡过了冶河。

如果他先出来,赵军肯定不等大军全部渡河就派人抓他了,那么后面的所有办法他都用不到。

第五个关键点,是自己前去做诱饵。

如果派少量兵力前去试探,第一,引不出赵国的大军主力;第二,溃逃得太快容易被人看出马脚;第三,逃得慢了,就让人全歼了。

非得是韩信亲自诱敌,才会引出大量想抓他的赵军。

非得是主力部队且战且退,才能让赵军看不出破绽。

非得是韩信的军旗、帅鼓丢了一地,才能引出贪功的营盘中的赵军守将。

第六个关键点,是汉军主力退下来后,背水阵成建制的一万汉军开始截住赵军。

这是第三个关键点的延伸,也正因此,才让韩信有机会大吼那一嗓子。

第七个关键点,是让整场战役发生大逆转的关键。

两千精骑突袭了赵营,断了赵军的归路,摧毁了赵军的军心。

赵军军心大乱,最终才导致其溃不成军的,不然以韩信兵力上的绝对劣势,还是打不过这十几万赵军的。

只有他自己慌了、散了、拢不住了,你才好开展大追杀。

这个时刻对于赵军就好像前面有条河一样,心一慌,成千上万的人就开始往里跳了。

这七个关键点是整个“背水一战”韩信之所以获胜的全部原因。可以说,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韩信都赢不了!

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只有韩信一个人可以“背水”大胜。

因为他在背水列阵之外,还布置了其他的胜手,并且环环相扣。

在这环环相扣之下,“背水列阵”才显得有意义!

换句话说,“背水列阵”最大的目的是作为诱饵,是为了让赵军觉得汉军可以被全部歼灭,是为了将所有赵军引出来而做的设计,是为了给主力重整旗鼓争取的时间,是为那两千骑兵能够拿下空寨做的垫场,并非是传了上千年的:“退无可退!何不拼命一战!”

自从写了中国封建脉络百战系列后,我发现这是个将已知的认知结构不断打破的过程。因为大量的史料与印象,都是有问题、存在瑕疵的。

越久远的历史越难写,因为史料不全,而且真实性往往存疑,矛盾之处甚多,这就让我们还原真实的历史变得格外困难。

面对这个问题,事情发展的合理性成为我入手拆解很多迷雾史料或传奇神话的最大突破点,比如说韩信的一系列战例。

就说韩信破赵吧,先不提他的一系列神奇之事,史书中就记载了韩信在东进井陉的同时,刘邦也派了一部分兵过黄河,计划两路灭赵。那赵到底是谁灭的?或者说谁才是灭赵的主力?

如果是两路灭赵的话,陈馀还放韩信进井陉就是纯粹脑袋让门挤了。

如果两路入侵,陈馀基本上会堵死井陉西口,凭天险用最小的成本,然后全力备战南路的刘邦。

但是史书中说假话了吗?

不见得。

很有可能是韩信在“背水一战”胜利的同时,南路也出兵了,两路开始南北会师。

再说韩信这个人极其神奇,百战百胜,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他对整个中国北方的占领,是在十个月内,仅仅利用五万人完成的。而且,这五万人全都不是他亲自招募、训练、组织的。

此时,他当这个大将军仅仅才一年多。

出道即走上巅峰!

不管什么样的兵源构成,在韩信这里都没问题,拿来就用,还能根据情况与不足随时想办法。

比如,布置“背水阵”的重要原因是士兵跟他都不熟,大难临头容易各自飞,得把他们往死路上逼一下才行。

不仅兵源的问题韩信不在乎,他对天时、地利的劣势,也能够完美地逾越。

先说“天时”。当时他的北伐是不具备“天时”的。

在古代历史中,任何的“闪电战”,都会导致自己失去民心。

韩信既没有当地百姓的拥护,充其量就是魏、代两国百姓两不相帮,也没有其他势力帮助。没有当年乐毅五国联军入山东的拉风劲儿,更没有敌对势力自乱阵脚,就是自己铆足了劲儿开干的!

韩信没有后来朱元璋恢复汉人江山的民愿基础,更没有清军入关时的马前卒吴三桂和南明的各种内斗。

他是在一片毫无基础的“三晋”之地,完成了摧枯拉朽般的突破。

再说“地利”。

韩信偷渡了天险黄河,从南往北在山西高原上灭掉了主场作战的代国军队。他通过了狭窄的井陉道,“背水列阵”大破数量数倍于己的赵军。

每一战的地理劣势都是极高的。

韩信的种种神奇之处,确实称得上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国士无双”。

全都能无视!

爱谁谁!爱哪哪!

甭管有没有山珍海味,挎着篮子菜市场转一圈,就能给你办出满汉全席。

神奇归神奇,但韩信并非神话。

他的大军借助类似于葫芦的木罂偷渡了黄河,他胸有成竹地坦然“背水列阵”。这都是不符合我们的正常认知的。

有人说他是水神龙王转世,一沾水就来劲儿;也有人会说,正是因为韩信神奇,他才是“战神”,人人都行,那不人人都是“战神”了!

经过深入的挖掘后,我们基本可以确定,韩信偷渡黄河并非神话故事,而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背水一战”确实能激发战斗力,但他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七个环环相扣的步骤。

只有还原后的真实历史,才具有为鉴后世的价值。

古往今来,很多破戒犯斋者的自我安慰是济公的那句名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其实,人家还有下半句:“世人若学我,如同堕魔道。”

连起来,才是原来真实的意思。

从小,我们就容易被各种夸大的案例所误导,看人容易脸谱化,这个人是个儒生,就必须脑子一根筋,比如说陈馀不占韩信的便宜,就是个迂腐的形象。其实,陈馀自始至终的表现却是一个权术达人。都说刘邦是个地痞,但他看见萧何、张良时怎么又那么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与面孔,每个人都是极其复杂的存在。

要设身处地地思考他当时做出决策时的具体情况。

这是我们读历史后都会有的一个感悟。

看成功的案例,一定要还原,全维度地看,否则很容易被带进沟里。

像“背水一战”,前面我们分析了七个关键点,差了哪一个都不行。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