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壹:应该怎么跟新朋友相处呢
罗伯特·格林的《权力的48条法则》里有一个观点:永远不要太相信朋友,要学会如何利用敌人。
观点虽比较颠覆,但很有道理。
书里是这么阐释的:
朋友往往会期望从你这儿得到越来越多的好处,还会因为嫉妒而内心愤愤不平。相反,敌人却对你并不存在任何奢望,一切都无所谓,但当他从你这儿得到一点点恩惠时,他就会感激涕零。
如果是得到大恩惠,则效果更加“爆棚”,比如赦免他的死罪,他就会死心塌地地追随你。
无论何时,都要首选化敌为友。
敌人为了向你表现友好,会尽心竭力地使出浑身解数,往往能获取更可靠的“友谊”。
在《孙子兵法》中也有这个观点,比如“不战而屈人之兵”“全国为上”等。
化敌为友、为你所用最好!别总是打打杀杀的!
当然,《孙子兵法》里面说得更深刻,化敌为友的最大原因还是成本问题。
《权力的48条法则》中说到“化敌为友”这个权力要点时,浓缩在人性中的是:要利用人们憎恨失去的心理弱点。
人们的心理预期,永远是希望从朋友那里得到,害怕在敌人那里失去。
所以,你的爸妈给你五万块钱永远比不上你的老板给你五千块钱奖金让你开心。
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启发就是:我们应该在刚刚开始和人交往的时候慢热一点。因为交朋友这件事是需要时间考验的。
甚至在刚刚开始交往时,冷一点更好。因为这样,后面的热烈才会起到作用,才会让人感到如春天般的温暖。如果你一上来就热烈如骄阳,基本上是交不到太持久的好朋友的。
因为人家从你这儿感觉不到爱了嘛!
综上所述,就是四个字:先抑后扬!
这个观点,在英布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项羽一直对英布喜爱有加,在灭秦分封诸将时,英布是项羽的手下。一向抠门的项羽居然从自己贴身的地方给这位爱将分了一块地,让他当王。
项羽是多么看得起他,对他不可谓不好,但又能怎样?
人家被偏爱的就有恃无恐了!
项羽用人时,他的这位心腹根本没理他这茬儿,派了几千人就打发了。
项羽老窝被端了时,项羽以三万敌二十万时,这位项王麾下的第一猛将没派一兵一卒渡过淮河。
但到了刘邦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来,混迹江湖的他,对于人性有着多么精准的把控。
韩信北伐的时候,刘邦在荥阳死扛,英布在南面扯项羽的后腿。但也仅仅半年多的工夫,英布就挺不住了。
英布在拼光了老本之后,投奔了刘邦。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位汉王居然倚着床、洗着脚接见了他。
这位勇冠三军的好汉子哪里受到过这种侮辱,你居然当着我的面洗脚!
英布虎目含泪,当时就准备自杀。不活了,让刘邦给骗了,自己这辈子做的最大的错事就是没跟项羽一起把他搞死。
但当被引领到自己的居处后,眼前猛然一亮,他发现居处的规模、器具的规格、随从的级别,全都和刚刚离开的汉王府一样。
一看就是早为他专门准备的。
在这种巨大的落差下,英布瞬间就被刘邦拿下了。
这半年没白卖命!刘邦那叫随性、不做作!
越想越可爱,还当我的面洗脚,多皮啊!不是自己人,能这样吗?
先辱后赏、先抑后扬,刘邦对人的手腕与项羽对比,强了好几个档次。这就像他和项羽在军事水平上的巨大差距一样。
客观来说,英布为刘邦争取的这半年多时间,对于整个楚汉战争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因为英布牵制了大量楚军,使项羽不得不采取双线作战。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刘邦将阵线稳定到了荥阳一线,还回了趟大后方,巩固了关内;韩信则利用了这段宝贵的时间开辟了北方战场。
如果没有英布,或者说刘邦行动晚几天,英布被项羽带走了,那么估计战线已经被推到武关、函谷关了。
英布的重要性是立竿见影的,因为他刚刚一败,荥阳这里就扛不住了。
主力会师的项羽,先是断了刘邦的粮道,敖仓的粮食过不来了。汉军渐渐乏食,被项羽大军死死地钉在了荥阳。
被围困在荥阳的刘邦越来越郁闷,城外面是他这辈子都打不过的项羽,他实在是想不出办法怎样搞定外面这个无敌的“大魔王”。
受这个问题困扰的刘邦,不断地询问群臣有何退敌良策。
“首席外交官”郦食其站出来,献了一计:“昔日商汤伐夏桀,封夏王族后裔于杞国;武王伐纣,封商朝后代于宋国。
“如今秦国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六国后裔无立锥之地。
“大王如果能复立六国之后,六国君臣、百姓必皆感戴陛下之德,莫不向风慕义,俯首称臣。
“德义一行,陛下便能面南称霸,楚人到时只能整肃衣冠来朝拜大王了。”
刘邦从小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对于人性洞悉高妙,只是没学过历史。
刘邦这辈子算是吃了文化低的亏,对于这种引古论今,拿过去的好经验往今天套的谏言,他向来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
刘邦听到郦食其的这番话,马上拍手称赞,然后又展现出了自己超强的执行力,命人速刻制印玺,准备让郦食其巡行各地,着手进行分封。
并非过去的钥匙就一定打不开今天的锁,过去的好经验不见得今天就百试百灵。刘邦如果按照郦食其的建议做了,历史就该是另一番模样了。
此时,刘邦的好运气又开始熠熠生辉了。
大印已经刻好,就在郦食其即将动身时,张良外出归来。
刘邦当时正在吃饭,他觉得虽然自己已经做了决定,但这么大的事还是应该和张良商量商量。于是,他把实行分封的主张和张良说了一下,并问此计得失如何。
张良听罢,大吃一惊,忙问:“这是谁给陛下出的计策?照此做法,大王的基业就毁了!”
刘邦顿时惊慌失色道:“为什么?”
张良怕刘邦听不明白,伸手拿起酒桌上的一副筷子,连说带比画地讲了起来。
张良说:“第一,往昔商汤伐夏桀,周武伐殷纣后,封其后代,是基于自己完全可以控制,必要时还可以置其于死地的考虑才进行分封的,但如今大王能控制楚国、控制项羽吗?”
刘邦道:“不能。”
张良说:“第二,昔日周武王灭商后,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意在树立榜样,鞭策本朝臣民。现今您是干这件事的时候吗?”
刘邦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