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什么是“诸子百家”?
在战国时代,有诸多学术开门立派,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百多个没有最终发展成学派的学说,它们统称为“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代,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极其重要与神奇的,因为世界上最牛的思想与宗教几乎都是从那个时间段喷薄出世的。
释迦牟尼、孔子、老子、毕达哥拉斯,四位大圣贤几乎在同一时间登上历史舞台。
随后,墨子和苏格拉底上场。再然后,孟子、庄子、亚里士多德接棒。东西方的诸多大牛们几乎都在这段时间开宗立派,开始了被人们长达两千多年的顶礼膜拜。
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300年,是伟大的三百年。这个时代,也被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称为“轴心时代”,这是个很准确的形容。
更为神奇的是,这帮思想的伟大丰碑几乎都诞生在一个神奇的纬度区域——北纬三十度。
这条线几乎就是神秘的代名词。从金字塔到百慕大,还有沉没的大西洲,最高的珠穆朗玛峰……
更主要的是,在文化上,它贯穿四大文明古国(那三大古国并不大,但串在一块儿真挺不容易的),它诞生了最灿烂的思想与文化。
在“诸子百家”中,有四个学派大放异彩,并有三个一直穿越了千年,为华夏子孙指引着方向。它们分别是儒家、道家、法家与墨家。
先来说儒家。
我们说过,战国开始的标志就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铁器的应用使人们既能生,又能杀,资源的争夺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过去那种温文尔雅、君子谦谦的做法被抛弃了。谁的拳头大,谁的胳膊粗,谁就是爷。
周朝用封建制统领国家,有两条线。
一条是礼,一条是乐。礼,是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区分出来等级;乐,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乐曲区分出来等级。
什么衣服谁能穿,什么歌谁能听,多少姑娘跳舞,碰见谁磕多少头,这都是有非常详细的规定的。总体上就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规章制度让你知道自己是什么阶级的。
到了战国时代,世风日下,礼崩了,乐也坏了。
为什么?
先举个例子,汉语为何最终成了华夏大地的通行证?
其实,汉语并不好学,只是因为它简洁好记,还能通过声调来进行区分,汉字还自带看图说话功能。汉语的象形字极大地降低了文明传播的难度。
弄一堆不接地气的规矩,指望着别人遵守,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反文明传承的。
孔老夫子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横空出世,看到这个世道坏了,要完蛋了,俯首虽然皆是杀盗淫妄,但还是有救的。
怎么救?“克己复礼”,即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传统的周礼。
他呼吁世界各地人民不要总是手拿两块钱,胸怀五百万,而是要用那两块钱买鸡蛋,等蛋孵出母鸡来,然后母鸡再给你下蛋,下完蛋再孵母鸡;不要见谁都没规矩,爱爹妈要胜过爱自己,看到领导要知道忠于他,该有的礼数不能少,不然多么没文化。
总结起来,要“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是儒家的“五伦”;要牢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叫“八德”。
孔老夫子还再度精练地做了个总结——仁爱。
孔老夫子提倡儒家弟子要以救世为己任,要以仁爱为本,从爱的角度出发。例如,我们出生后三年不能免于父母的怀抱,父母对我们至少有千日的救命之恩,所以在父母过世后,我们要守孝三年(实际是二十七个月)。这种行为来自“爱”,来自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对父母的爱。
爱从何而来呢?
天性,也叫天良。
孔子认为救世最深层次的办法,是拯救人心。通过一系列的天良之爱,呼唤出人性中的善良,再通过礼乐制度加以巩固,世道就可以拯救。
不过,这个世道还能回到从前吗?
回不去了。至于为什么回不去,我们会在法家的那段进行回答。
不过,世道虽然回不去了,但儒家却为我们指明了未来。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我们中国读书人的祖宗,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
他有句很著名的话,叫作“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这句话太贴切了。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自己开创出了一座儒家学派的理论大厦,并亲自开班立说、带徒弟。
然后,他就一辈子努力教学、演说、奔走。他给学生们提供了学习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成为“君子”。“君子”这个词,跨越了两千多年,时至今日仍然是这个民族对于一个人的最高评价。
他提供了大量的处世方法,翻开《论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词句: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我们很难想到,在一本两千多年前的书中,能有如此多直至今天也一字不易的常用话语。
整部《论语》的一万五千多字中,像刚刚这些高质量的语句,高达四百多句。
这是怎样的含金量?
更加要敲黑板的是,这四百多句金句,基本上都是给我们指引方向的。这些话语往往在你说出来时,就意味着智慧与别人对你高看一眼。
能够经受两千多年的考验,依然成为今人文明之光,你说有多伟大。
孔子不仅有蓝图,他留下的更多是工具,是教人向善、催人向学的工具,也是教给我们做人的指导思想。
你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的人缘一定会很好,你一定会是一个充满大爱的人;你行文办事“辞达而已矣”,你一定是个实干家、天才,因为你明白,言辞能够表达意思就可以了,过于华丽繁复不见得就好,大道至简,单纯的力量最容易击中人心……
由孔老夫子的终身办学最终发展出来的儒家文化,随着后世的不断传承,渐渐成为我们民族的魂魄;他说的那些智慧的做人纲领,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脊梁。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孔老夫子,中华文明绝对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如果你是个读书人,请感恩我们的孔老夫子,因为他是我们文明的图腾。
让人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好人,成为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是政权的呼唤。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