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贰:赵国面临的南北分裂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在赵雍进行大名鼎鼎的全民改革之前,其实在赵国的北方,与游牧势力接壤的那些地方,当地的武装早就已经渐渐地实行“胡服骑射”了。

因为传统步兵与游牧民族交战时极其吃亏,两条腿永远也赶不上人家的四个蹄儿,不能总让他们骑摩托打黑枪,也得撵上去给他来一棒子。就像我们之前常说的那句话:“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

在当时的秦和赵两国的北方边境,均自发地进行了军事改革。

赵雍此时的心腹大患,并不仅仅是历史老师口中的游牧民族与中山国,而是国家的内部矛盾。

他接手的赵国,是个内部矛盾极其严重的国家。

这个内部矛盾是北方以代郡(今大同)为代表的和南方以邯郸为代表的两种文化、两种政治势力,造成的南北分裂矛盾。

这里就要说一下赵国的基因了。

赵国在“三家分晋”之后,既得到了晋国北部的所有土地,也继承了晋国从前抵御游牧民族的义务。此时游牧民族最活跃的地方,正是赵国北部的阴山地区。

关于阴山山脉,我们会在讲汉武大帝的年代时详细介绍。到时我们就会明白这条山脉对游牧民族的意义,为何后人要说“不教胡马度阴山”。

因为这份责任,赵国成为华夏诸国中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流最全面、最深刻的国家。赵国在长期与游牧民族打交道的过程中,摸索出来很多有成效的相处方法。

并非单纯地比谁更狠、谁更厉害,人们更多考虑的是成本。例如,通婚,就是老少皆宜的低成本方式。

我是你的老丈人了,你小子还好意思打我吗?

我是你的姥爷,你小子还敢跟我瞪眼吗?

当然,后来的匈奴人会说:我打的就是老丈人!

赵国是拳头与嫁妆两手都比较硬,既能跟你的骑兵打群架,又能跟你当亲家。

赵国王室与游牧民族的通婚程度,也远远高于同时在北边的秦国和燕国。

相比秦国和燕国王室的通婚对象主要指向中原各王国,赵国并没有看不起北方的野蛮势力,或者说没办法看不起,因此经常性地“昭君出塞,狄女南归”。

时间久了,赵国的王位继承人中,流淌着大量的“胡人血”。

赵国的文化也如同他们国君的血统里有大量的戎狄之血一样,是华夏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文明的混合体。

不过,这两种文化有些风马牛不相及。

赵国为了调和这种矛盾,想了很多办法。

此前,赵国曾经采用大臣异地就任制,即有游牧背景的大臣到农耕文明的中心邯郸上班,中原系的大臣则到游牧文明重镇代郡(大同)为官,希望以此加强两种文化的交流。

但这种办法有点儿理想主义,效果并不好。

代郡与邯郸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逐渐成为赵国政局的两大中心。

北方代表游牧势力的代郡,逐渐将手伸向了另一个重镇晋阳(原赵氏大本营,今太原);

代表中原文明的邯郸则控制了地近中原的另一个重镇上党。

赵国的南北分裂局势在日渐扩大。

中原人总认为自己有文化,看不起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也总看不惯中原人光会嘴把式。两种文化、两大政治势力处于不断争斗的状态,而且越离越远,渐渐大有裂土对峙的趋势。

文明本身的差异是一个原因,而导致两大政治势力无法交会的另一个重大原因在于地理上的隔绝。

中山国像一把尖刀,横插在了赵国领土的中间。

中山国正好楔在赵国的中央地带,全境只有东北角一小块与燕国接壤,其余皆为赵国所包。

邯郸与代郡之间隔着中山国,邯郸要与代郡交流就得绕一个大半圆。绕就绕呗,扯什么地理隔绝啊?

绕本身不算大问题,但不仅要绕,道还那么难走,这就是大问题了。

因为南北本来文化就有隔阂,还赶上路不好走,索性就谁都别搭理谁了。

两股势力的联系,因此远不如与它们各自临近的中原和游牧民族之间的交流密切。

邯郸作为首都,对代郡的控制本来就一直很不给力;而代郡出于同游牧民族军事斗争的需要,又不得不拥有便宜行事的巨大自治权力。

邯郸与代郡实际上是赵国执行南北不同战略的两个国都。

所以,打通南北的通道其实是赵国客观上的刚需,而并非因为史书上所谓的受到了“欺负”。

中山虽然不是强国,但由于处于赵国的心脏地带,齐、燕一直把中山作为牵制赵国的最重要的一枚棋子,它们是中山后面站台的老板。

中山也由于背后有大哥撑腰,所以经常没事就搞搞军事行动,兵临城下,让赵国胆战心惊。

也因为国际势力的不断干预,赵雍他老爹赵肃侯虽然一再击败齐、魏等强国,但在解决中山国的问题上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赵雍的心气很高,他下决心在这一届政府任期内解决这个心腹大患。但在解决中山这个客观因素之前,他必须在两种文化中做出抉择。

因为非国强不得灭中山,而先需要统一思想。

再骑墙两头糊弄,势必会分裂成一个北赵,一个南赵。那么选哪个好思想呢?

这时候,他将眼光看向了西方。

秦国已经变法三十多年了,每十年一个台阶,国家在爬坡,从击败魏国夺回河西、崤函,到囊括巴蜀,再到吞并楚国的汉中,西方世界已尽归秦国所属,原因就在于举国尚武。

秦国从上到下都热爱打仗,每次出征前所有的母亲和媳妇都在嘱咐男人们多砍脑袋再回家。

赵雍决定进行军事改革,武力是检验国力的唯一标准,宽袍大袖不禁折腾,满口仁义道德也不能当饭吃,蛮夷打扮并不丢人,身死国灭才对不起列祖列宗,穿戎狄衣服,练骑马射箭,彻底以游牧民族的文化体制改革赵国。

决心下了,做起来却极其困难,为什么?

因为民族情绪和巨大的成本问题。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