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有句话叫作“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说的是,如果这人德行不够,坐在高位上,是会遇到大灾殃的。
这个灾殃不仅会祸害自己,还会祸害自己的位置下所能影响到的所有人。
这里面的“德”,不仅是指道德品质,往往还指要有能驾驭住那个位置的能力。
综合起来,统称为“德”。
你天天大讲仁义道德,啥也不会却当一万个人的领导,你就等着这个单位黄吧。黄了还是小事,这个单位要是因为你领导不善而为祸社会,你真的是万死难辞其咎!
因为你不仅坑的是自己,千万个家庭也因为你而倒大霉了。
一个好领导会让一个平庸的团队产生合力、干出业绩,每个人得到越来越多的正能量,每个人不断地展现出自己人性中光辉的一面。
一个“缺德的领导”会让自己所在的地方内外全是窟窿,陷入是是非非的汪洋大海。
给立志当领导的人们一个建议:你要养好你的品德,你要养好你的能力。
你要以身作则地做一个好人,更要有让身边每个人都变好的能力。沉迷办公室政治的同学们请换个思路吧,无德无能,靠着那些边角料生存,真的是蹉跎人生。
尊敬领导、踏实肯干、团结同志,日积月累地让自己变强大吧。想想许三多,人生就会豁达很多。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引出燕王哙,这个“德不配位”的人,把自己的国家坑惨了。
不仅对不起列祖列宗,最重要的是对不起广大燕国人民。
他的初衷不好吗?他可是想比肩尧、舜的。但他的智商却真的担不起这么重大的一个位置。
“德之贼”是最可怕的。
全民公敌的破坏力永远是有限的,因为人们会对他设防止损。
最可怕的就是打着“为你好”旗号的大混蛋,再过二百五十年,历史的巅峰大混蛋就该现世了,那可是著名的“道德模范”。
拿下燕国大权的子之当权了三年,由于心虚,也为了消化他的窃国所得,开始在国内展开种种高压统治,致使燕国大乱,百姓恐惧。
原定的合法继位人太子平联合了将军市被,并联络外国势力齐国,向反动势力子之开战。
大战之后,第一次“反子之同盟”失败了,窃国大盗打退了太子党。不过,太子平并不气馁,在第二年迅速又组织了第二次“反子之同盟”。这次反攻很顺利,眼看就推翻子之政权了,但这次老盟友市被却在临门一脚时突然反水,反攻太子平。
混战了好几个月,燕国大乱,死伤数万人,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史书没有记载为何市被会反水,但应该是子之收买了市被,许诺了更大的收益。
这时,著名思想家、亚圣、“民贵君轻”推行者、儒学教育带头人、善养浩然之气的齐国客座教授孟子对齐宣王讲:现在应该攻打燕国,这是武王伐纣的时机,不可失去。
此时,孟子正在齐国游说儒学,讲以德治国,但当时已经是法家的天下了,王霸之术是最能够看出效果的富国强兵之术。
儒学是统一王朝的保健品,却远不是乱世的特效药。此时已接近战国后期,兼并战争之惨烈越发严重,所以孟子的游说比起一百多年前孔子的那个时候的市场更加狭小。
于是,齐宣王命令大将章子率领五都之兵,加上北方边防守军,攻打燕国。
齐国是“五都制”,五都之兵基本上就相当于全国之力了。
当年管仲把齐国分为五个大区,每个大区既是行政大区,也是军事大区。每个大区设有一名都大夫,主管辖区内的军政事务。五个大区各设有一个都城,是大区的军政中心,都大夫就在此办公。首都临淄同时也是全国的军政中心。
齐国的五都分别是:中都临淄、东都即墨、西都平陆、南都莒城、北都高唐。
燕国士兵如同孟子所言,压根儿不应战,城门也不关闭,燕民更是夹道欢迎齐军进城。齐军一路直捣燕国都,杀死了子之和燕王哙。
不过,没过多久,燕国的老百姓就被再次伤害了。
齐军获胜后,没有满足燕国老百姓的美好想象,开始大肆掳掠,将整个燕国当作了提款机。
齐宣王在扫平燕国后,在思考一个问题,燕国是自己留着呢?还是扶植一个傀儡国呢?
他还将他的想法咨询了客座教授、思想家孟子。
亚圣说得很彰显智慧:“如果吞并燕国,它的百姓快乐,那就吞并它;如果它的百姓不高兴,就别吞并它。”
齐宣王不明其意,问:“啥意思?”
亚圣道:“当初我们能够势如破竹,在于燕国百姓以为我们可以救他们于水火,所以夹道欢迎。但如今我们的队伍成了流氓军,屠杀他们的父兄,抢劫他们的财宝,破坏他们的祭坛,您说我们还具备统治的基础吗?况且现在诸侯各国都已经很畏惧齐国了,如今领土扩大了一倍,又没有实行仁政,势必会吸引全天下的攻击。如果现在退军,还可以扶植一个政权,让新君主感恩,齐国也还能保持国际威信。”
齐宣王听完后很不以为然,认为一个一万辆战车的国家迅速灭亡了另一个一万辆战车的国家实属天意,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天是不是这么想不一定,但齐宣王肯定不想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
圣人是有大智慧的。正如孟圣人所说的,齐军的臭流氓行径不仅引起燕人的极大不满,也引起了国际上的诸多妒忌,比如西部强人赵武灵王就很妒忌。
赵雍觉得燕被齐吞并后对赵很不利,决心插手燕国内政,不能让齐人多吃多占,派大将乐池入韩迎立作为人质的燕国公子职。
赵雍的这个政治干预是多赢的局面。
燕国与韩国对赵国曾经有夹击的盟约,但赵国后来也和韩国结盟了。虽然是盟军,但乱世多小心,韩国为了制约赵国,还是与燕国结了盟,形成对赵国的夹击之势,以防备赵国哪天突然翻脸对韩不利。
韩、燕双方互换公子为质,燕公子职就是应这个盟约入韩的。
赵雍想通过迎立新的燕王,使燕王能够对赵国感恩,既而与赵国结成稳固的联盟。与此同时,还能破坏燕国与韩国对赵国的夹击盟约,拆开了韩燕联盟后,便有利于赵国对韩、燕这两个邻国分别进行控制了。
韩国那边的想法几乎与赵国一样,只是角度不同。
韩国认为燕公子职虽然是赵国主张立的新燕王,但作为对燕公子职有质押权的韩国,对于能否让公子职归国,却有着最直接的决定权。
韩国本可以当初答应燕太子平和齐国的要求杀死公子职,但它没有这么做,公子职是非常感激韩国的。
韩国同意赵国接公子职归国,主要是考虑自己对公子职有不杀之恩,日后,两国必然亲善,它还可以利用燕国制约齐国和赵国。
乱不乱?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合纵”有多可笑。生命会自己寻找出路,每家都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