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官的一脚踩空就进陷阱。
黄泥土千年万年养活老百姓。
豆女在高速公路旁的护栏铁线网障上摘豇豆,一边摘一边唱着她自己胡诌的这支歌。这歌词是她近几年“创作”的,用越剧腔调,瞎唱。
豆女是疯婆,干疯事、说疯话,人们习惯了。发表预言却不是常事,种瓜种豆才是她日常最重要的。高速公路两侧的水泥桩、铁网上都是她种的瓜葛豆藤。护路工拿她没治。但她有一个原则,只在铜钱沙的地段上种。她觉得那些地空着是犯天条的。地是不该糟蹋的,不能这里一块用洋灰(水泥)封着,那里打进个铁柱子。地,不让长庄稼,等于不让女人生孩子。只要一见空地,她就种,或栽瓜,或种豆,不论季节,不论收获。她收获的瓜豆,家里是吃不完的。常在家吃饭的只有三个老人,豆女和儿、媳。田潮生常住城里。他虽然在公司配有一套住房,大多时却空着。他自己会开车,配有一辆奥迪,回父母处只需十分钟,回岳丈家二十五分钟。妻子林静和孩子田田的户口在城里,他也就随妻插城住进了林家老宅。那古雅的宅院宽敞得很,在西湖边上,是谁都眼馋的好地方。他们除了节假日带儿子来看看父母和疯祖母外,平时很少回来。妹妹青儿嫁了,虽在本村,夫家富有,也不用靠有权的父亲。陈江泊是养鳖王,有钱。他是陈昌金的养子、田稻的女婿。真有点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味道。
田稻的房子在村里算不上一流,女婿的房子比丈人高两个档次,但够二流水平,毕竟是村长嘛。空空荡荡两层楼,住夫妇俩。母亲豆女死也不住新楼房,还不许拆掉老宅基地上的旧瓦房。那房很小,黑咕隆咚的,伏在新楼的屁股后面,像鸡树。当然,四十年前这屋可不算小,也曾显赫一时。那是田土根盖的。现在一切保持原样。屋里屋外挂满了晒干的瓜豆种子及辣椒、葫芦、玉米之类,像一座种子博物馆,确切地说是收藏室。谁也不去管她。吃不光,晒不完,新鲜的她就拿去送人。村里家家都吃过她种的豇豆、扁豆。你不要还不行,要了扔掉也不行。她送给了你,还得亲眼看你吃下去。她中午送给你,晚饭时必定来检查,如果饭桌上没有,那就等于惹了个不小的祸。所以谁都怕她送豆上门。当然,大家也不愿得罪老村长和田大总经理。白吃白不吃,不愿吃也得吃。
豆女拎着装满新鲜豆豆的竹篓儿走过来,口里呢呢喃喃地说着什么。田稻看见娘,心里一酸。地卖了,新房旧房要拆,通通迁走,老娘还能活吗?铜钱沙是她的命,她不会走的。她的那些瓜,那些豆,神圣不可侵犯。她认为人跟庄稼花草树木是一样的生命,开花,结果,繁殖,一代接一代。
瞧,她一边收获,一边种植,手里还总是拿着个小铲子。这把铲子都用了快六十年啦,磨损得只剩下一点儿边,像残月一样。她浑身有十多个口袋,每个袋里都装有瓜种豆种,见空地就用铲挖开,播下两三粒种子。有黄豆、绿豆、赤豆、豇豆、扁豆、刀豆、龙船豆、蚕豆,还有冬瓜、西瓜、南瓜、北瓜、香瓜、苦瓜、丝瓜等等。老了的种子,收了,装进口袋,播下去,苗儿又长出来,周而复始,四季循环,年复一年,专心致志。她是土地和种子的媒婆,是接生婆,接种婆。她尤其爱接花,如把南瓜的雄花和雌花接在一起。干这活得十分仔细,须将雄花蕊儿小心翼翼地插到雌花的四蕊中,口中还得念念有词:“公花斗母花,斗出大南瓜。”这种人工授粉的效果当然比单靠昆虫和风力的效果好,结果大,成活率高。她不懂科学,用人自身的生长过程去对待庄稼,也合乎自然规律。
她做得那样认真。
“娘,别种了。”
“阿稻,你回来啦!阿麦呢?什么时候再回来?”
“阿麦下个月可能回来的。娘,别种了。这地要卖了。”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