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入江南诸郡村落乞食,到家扫墓探亲,第二年二三月间又回到凤阳。年代久了,也就成为习惯。五六百年来凤阳花鼓在东南一带是妇孺皆知的民间艺术。歌词是:
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原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22)
朱元璋在克集庆后,便注意水利。到建国以后,越发重视,用全国的财力人力建设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洪武元年(1368)修江南和州铜城堰闸。周回二百余里。四年(1371)修治广西兴安县灵渠,可以溉田万顷。六年(1373)开上海胡家港,从海口到漕泾千二百余丈;以通海船。八年(1375)开山东登州蓬莱阁河,浚陕西泾阳县洪渠堰,溉泾阳、三原、醴泉、高陵、临潼田二百余里。九年(1376)修四川彭州都江堰。十二年(1379)修陕西西安府甜水渠,引龙首渠水入城,居民从此才有甜水可吃。十四年(1381)筑海盐海塘,浚扬州府官河。十七年(1384)筑河南磁州漳河决堤。决荆州岳山坝以通水利,每年增官田租四千三百余石,修江南江都县深港坝河道。十八年(1385)修筑黄河、沁河、漳河、卫河、沙河堤岸。十九年(1386)筑福建长乐海堤。二十三年(1390)修江南崇明海门决堤二万三千九百余丈,役夫二十五万人。疏四川永宁所辖水道。二十四年(1391)修浙江临海横山岭水闸、宁海奉化海堤四千三百余丈,筑上虞海堤四千丈,改建石闸。浚定海、鄞二县东钱湖,灌田数万顷。二十五年(1392)凿江南溧阳银墅东坝河道四千三百余丈,役夫四十万人。二十七年(1394)浚江南山阳支家河。凿通广西郁林州相隔二十多里的南北二江,设石陡诸闸。二十九年(1396)修筑河南洛堤。三十一年(1398)修治洪渠堰,浚渠十万三千余丈。这些规模巨大的用人力到几十万人的工程,没有统一的安定的全国力量的支持,是不可能设想的。除此以外,朱元璋还要全国各地地方官,凡是老百姓对水利的建议,必须即时报告。洪武二十七年(1394)又特别嘱咐工部工员,凡是陂塘湖堰可以蓄水、泄水防备旱灾涝灾的,都要根据地势一一修治。并派国子生和人才到全国各地督修水利。二十八年(1395)总计全国郡县开塘堰四万九百八十七处(23),河四千一百六十二处,陂渠堤岸五千四十八处。(24)
移民屯田,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是增加谷物产量,增加国家租税的主要措施。也就是经过革命斗争后,政府不得不稍微对农民让步的具体表现。此外,朱元璋还特别重视经济作物的增产,主要的是桑麻木棉和枣柿栗胡桃等。龙凤十一年(1365)六月下令凡农民有田五亩到十亩的,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的加倍,田多的照比例递加。地方官亲自督视,不执行命令的处罚。不种桑的使出绢一匹,不种麻和木棉的出麻布或棉布一匹。(25)洪武元年(1368)把这制度推广到全国,并规定科征之额,麻每亩科八两,木棉每亩四两,栽桑的四果以后再征税。二十四年(1391)于南京朝阳门钟山之麓,种桐、棕、漆树五千余万株,岁收桐油棕漆,为修建海船之用。(26)二十五年(1392)令凤阳、滁州、庐州、和州每户种桑二百株,枣二百株,柿二百株。令天下卫所屯田军士每人种桑百株,随地宜种柿栗胡桃等物,以备岁歉。二十七年(1394)令户部教天下百姓务必多种桑枣和棉花,并教以种植之法。每一户初年种桑枣二百株,次年四百株,三年六百株。栽种数目造册回奏,违者全家发遣充军。执行的情况,如湖广布政司二十八年(1395)的报告,所属郡县已种果木八千四百三十九万株。全国估计,在十亿株以上。二十九年(1396)以湖广诸郡宜于种桑,而种之者少,命于淮安府及徐州取桑种二十石,派人送到辰、沅、靖、全、道、永、宝庆、衡州等处(今湖南及广西北部一带),各给一石,使其民种之。发展这一地区蚕丝生产和丝织工业。(27)为了保证命令的贯彻执行,下诏指出农桑为衣食之本,全国地方官考课,一定要报告农桑的成绩,并规定二十六年(1393)以后栽种桑枣果树,不论多少,都免征赋。(28)作为官吏考绩的主要内容,违者降罚。又设置老人击鼓劝农,每村置鼓一面,凡遇农种时月,五更擂鼓,众人闻鼓下田,该管老人点闸(名)。若有懒惰不下田的,许老人责决,务必严切督并,见丁著业(每人都做活),毋容惰夫游食。若是老人不肯劝督,农民穷窘,为非犯法到官,本乡老人有罪。平时老人每月六次手持木铎,游行宣讲勤农务本的道理。(29)颁发教民榜文说:
今天下太平,百姓除粮差之外,别无差遣,各宜用心生理,以足衣食,如法栽种桑麻枣柿棉花,每岁养蚕,所得丝绵,可供衣服,枣柿丰年可以卖钞,俭年可当粮食。里老尝督,违者治罪。(30)
洪武元年(1368)下诏田器不得征税。(31)四年(1371)、二十五年(1392)遣官往广东、湖广、江西买耕牛以给中原屯种之民。(32)二十八年(1395)命乡里小民或二十家或四五十家团为一社,每遇农急之时有疾病,则一社助其耕耘,庶田不荒芜,民无饥窘。户部以此意广泛晓谕。(33)各地报告修城垣建营房浚河道造王宫等工程,都反复告以兴作不违农时的道理,等秋收农隙时兴工。(34)对农业增产有成绩的地方官,加以擢升。如太平知府范常积极鼓励农民耕作,贷民种子数千石,到秋成大丰收,官民都庾廪充实。接着兴学校,延师儒,百姓很喜欢。召为侍仪。(35)陶安知饶州,田野开辟,百姓日子过得好,离任时,百姓拿他初来时情况比较,歌颂他:“千里榛芜,侯来之初;万姓耕辟,侯去之日。”南丰百姓也歌唱典史冯坚:“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老瓦盆中洌酒盈,呼嚣隳突不闻声。”(36)农村里呈现一片繁荣欢乐的气象。
对贪官污吏,用严刑惩治。洪武二年(1369)二月元璋告谕群臣说:“尝思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恨之。故今严法禁,但遇官吏贪污蠢害吾民者,罪之不恕。”(37)四年(1371)十一月立法凡官吏犯赃罪的不赦。下决心肃清贪污,说:“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二十五年(1392)又编《醒贪简要录》,颁布中外。(38)官吏贪赃到钞六十两以上的枭首示众,仍处以剥皮之刑。府州县衙门左首的土地庙,就是剥皮的刑场,也叫皮场庙。有的衙门公座旁摆人皮,里面是稻草,叫做官的触目惊心,不敢做坏事。(39)地方官上任赏给路费,家属赐衣料。来朝时又特别告诫以:“天下新定,百姓财力俱困,如鸟初飞,木初植,勿拔其羽,勿撼其根。”(40)违法的按法惩办。从开国以来,两浙、江西、两广、福建的地方官,因贪赃被法办,很少人做到任满。(41)
苏、松、嘉、湖田租特别重,洪武十三年(1380)下诏减削。(42)凡各地闹水旱灾荒歉收的,蠲免租税。丰年无灾荒,也择地瘠民贫的地方特别优免。灾重的免交二税之外,还由官府贷米,或赈米和布、钞。各地设预备仓,由地方耆老经管,存贮粮食以备救灾。设惠民药局,凡军民之贫病者,给以医药。设养济院,贫民不能生活的许入院赡养,月给米三斗,薪三十斤,冬夏布一匹,小口给三分二。灾伤州县,如地方官不报告的,特许耆民申诉,处地方官以死刑。二十六年(1393)又令户部,授权给地方官在饥荒年头,得先发库存米粮赈济,事后呈报,立为永制。三十多年来,赏赐民间布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