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钞数百万,米百多万石,蠲免租税无数。(43)
几十年的安定生活,休养生息,积极鼓励生产的结果,社会生产力不但恢复,而且大大发展了。
第一表现在垦田数目的增加,以洪武元年(1368)到十三年(1380)的逐年增加的垦田数目来做例:
洪武元年(1368) 七百七十余顷
二年(1369) 八百九十八顷
三年(1370) 二千一百三十五顷(山东、河南、江西的数字)
四年(1371) 十万六千六百六十二顷
六年(1373) 三十五万三千九百八十顷
七年(1374) 九十二万一千一百二十四顷
八年(1375) 六万二千三百八顷
九年(1376) 二万七千五百六十四顷
十年(1377) 一千五百十三顷
十二年(1379) 二十七万三千一百四顷
十三年(1380) 五万三千九百三十一顷
十三年中增加的垦田数字为一百八十万三千一百七十一顷。到洪武十四年全国官民田总数为三百六十六万七千七百一十五顷。增垦面积的数字占十四年全国官民田数字的二分之一。由此可知,洪武元年(1368)的全国已垦田面积不过一百八十多万顷(不包括东北、西北未定地方和夏的领土四川和云贵等地)。再过十年,十四年(1381)的数字为三百八十七万四千七百四十六顷。(44)经过多年的垦辟和大规模全面的丈量,二十六年(1393)的数字为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45)比十四年(1381)又增加了四百八十四万顷,比洪武元年(1368)增加了六百七十万顷。
第二表现在本色税粮收入的增加,洪武十八年(1385)全国收入麦米豆谷二千八十八万九千六百一十七石(46),二十三年(1390)为三千一百六十万七千六百石(47),二十四年(1391)为三千二百二十七万八千九百八十三石(48),二十六年(1393)为三千二百七十八万九千八百石(49)。二十六年(1393)比十八年(1385)增加了三分之一的收入。和元代全国岁入粮数一千二百十一万四千七百余石相比,增加了差不多两倍。(50)历史家记述这时期生产发展的情况说:“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岁歉,有司往往先发粟赈贷,然后以闻。”(51)
第三表现在人口数字的增加,洪武十四年(1381)统计,全国有户一千六十五万四千三百六十二,口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三千三百五。(52)二十六年(1393)的数字为户一千六百五万二千八百六十,口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十二。(53)比之元朝极盛时期,元世祖时代的户口:户一千一百六十三万三千二百八十一,口五千三百六十五万四千三百三十七(54);户增加了三百四十万,口增加了七百万。
第四表现在府县的升格,明制以税粮多少定府县等级:县分上、中、下三等,标准为田赋十万石、六万石、三万石以下。府也分三等,标准为田赋二十万石以上、二十万石以下、十万石以下。(55)从洪武八年(1375)起,因为各地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垦田和户口的增加,田赋收入增加了,不断地把府县升格,例如开封原为下府,因为税粮数超过三十八万石,八年(1375)正月升为上府,河南怀庆府税粮增加到十五万石,陕西平凉府户口田赋都有增加,三月升为中府。十二月以太原、凤阳、河南、西安岁收粮增加,升为上府,扬州、巩昌、庆阳升为中府,明州之鄞县升为上县。山东莱州税粮不及,降为中府。(56)扬州残破最重,经过八年时间,已经恢复到收田赋二十万石以下的中府了,从这个名城的恢复,可以推知全国各地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第五表现在粮食的增产,特别是桑麻棉花和果木的普遍种植,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购买力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一方面为纺织工业提供了原料,另一方面农民所增加的购买力又促进和刺激了商业市场的繁荣,出现了许多新的以纺织工业为中心和批发绸缎棉布行号的城市。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