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下(西)洋。不知郑和旧名三保,皆靖难内臣有功者。”有谓为合郑和、王景弘、侯显三人称三保太监者,如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七《占城传》4页:“三保之称,不知系是郑和旧名,抑岂西洋私尊郑和、王景弘、侯显等为三太保故耶。”有谓为三下西洋有功故称三宝太监者,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九《中官考》:“永乐三年(1405)三月命太监郑和等率兵二万七千人行赏赐西洋、古里、满剌(加)诸国。案此内臣将兵之始也。和自是凡三下西洋皆有功。人谓之三宝太监。”按明初内官多有以三保为名者,如永乐八年(1410)五月初九谕谭青诏:“说与都督谭青、薛禄……内官王安、王彦、三保、脱脱尔等……”八年(1410)六月三十日敕王友、刘才诏:“尔等启行之时,朕又遣内官三保说与尔等,但遇胡寇,务立奇功头功。”有内官三保。并见《弇山堂别集》卷八八,《诏令杂考》四。《明史》卷三三一《尼八剌传》有内官杨三保:“永乐十一年(1413)命杨三保赍玺书银币赐其嗣王沙葛新的及地涌塔王可般。”此杨三保与永乐八年(1410)随征之内官三保虽未能定其即为一人与否,然明初内官中除郑和外另有名三保者,三保非尊称,乃系一普通人名,其例正如王彦之即为内官狗儿。则三保似即是郑和旧名也。和之僧名福善已见上文。
(171)《明史》卷三〇四,《郑和传》。
(172)以上一段据冯承钧:《瀛涯胜览校注序》。
(173)《星槎胜览》前集。
(174)《明成祖实录》卷一六六:“十三年(1415)七月甲辰使太监侯显等使榜葛剌诸番国。”卷二二八:“十八年(1420)八月乙亥遣中官侯显等使沼纳朴儿国。时榜葛剌国王言沼纳朴儿国王亦不剌金数以兵挠其境。故遣显等赍敕谕之,俾相辑睦,各保境土。因赐之彩币,并赐所过金刚宝座之地酋长彩币。”《明史》卷三〇四,《郑和传》。
(175)《明成祖实录》卷二六三。
(176)《明成祖实录》卷二三。
(177)《明成祖实录》卷四六;《明史》卷三二五,《满剌加传》。
(178)《明成祖实录》卷二三。
(179)《明成祖实录》卷四七。
(180)《东西洋考》卷二,《占城》。
(181)《明成祖实录》卷一〇八,卷一九〇,卷二三〇;《明史》卷三二五,《浡泥传》。
(182)《读书敏求记》,《西洋蕃国志》条。
(183)《殊域周咨录》卷八,《爪哇》。
(184)《明成祖实录》卷四七;《明史》卷三二三,《吕宋传》。
(185)《明成祖实录》卷四六。
(186)《明成祖实录》卷四三:“永乐三年(1405)六丹壬辰,升正千户王复亨、副千户李满、总旗刘海、小旗马贵俱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初满等由仪卫司校卫从征渡江,出使西洋,累著勋绩,故有是命。”
(187)《明成祖实录》卷一一二:“九年(1411)正月辛未升锦衣卫百户马贵为本卫指挥同知,录其奉使西洋、古里等处劳绩也。”
(188)《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九三,《福建洋税》。
(189)《明太祖实录》洪武二年(1369)九月。
(190)《大明会典》卷一〇八《朝贡通例》:“凡勘合号簿,洪武十六年(1383)始给暹罗国,以后渐及诸国。每国勘合二百道,号簿四扇。如暹罗国暹字号勘合一百道及罗字号底簿各一扇俱送内府。罗字勘合一百道,及暹字号簿一扇,发本国收填。罗字号簿一扇发广东布政司收比。余国亦如之。每改元则更造换给。计有勘合国分:暹罗,日本,占城,爪哇,满剌加,真腊,苏禄国东王,苏禄国西王,苏禄国峒王,柯枝,浡泥,锡兰山,古里,苏门答腊,古麻剌。”
(191)《大明会典》卷一一一《给赐》二外夷上贡物给价:琉球国:正贡外附来货物,官抽五分,买五分;暹罗:使臣人等进到货物,例不抽分,给与价钞;爪哇:贡物给价;浡泥国:正贡外附带货物俱给价;苏门答腊国:正贡外使臣人等自进物俱给价;苏禄国:货物例给价,免抽分;西洋琐里:永乐元年(1403)来朝,附载胡椒等物皆免税;满剌加国:正贡外,附来货物皆给价,其余货物许令贸易;榜葛剌国:使臣人等自进物俱给价。
(192)《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二〇,海外诸蕃条。
(193)《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二〇,海外诸蕃条。
(194)明代广州官史,多以胡椒苏木折俸。《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二○“俸粮折色,椒木兼支。都布按三司文武官员及在省文职官吏于广丰库贮抽四胡椒苏木,计算各名下折色俸银每一两折八钱,折苏木一百斤,尚余二钱,胡椒五斤八两六钱八分。其余卫所武职官吏与夫境外各属,则无折支椒木之例。”
(195)《殊域周咨录》卷九,佛郎机。
(196)《刘忠宣公年谱》列此事于成化九年(1473)。
(197)《年谱》作上命中官至兵部査宣德间王三保出使西洋水程。
(198)《年谱》作纵得珍宝而回。
(199)《殊域周咨录》卷八,古里条。
(200)《明成祖实录》卷五八。
(201)《王享记》三,《殊域周咨录》卷八作麻那惹加那乃,此据《明史》。
(202)《明史》卷三二五。
(203)《明史》卷三二五,《满剌加传》。
(204)《明史》卷三二五,《苏禄传》。
(205)《明史》卷三二三,《古麻剌郎传》。
(206)《明史》卷三二五,《浡泥传》。
(207)《明史》卷三二五,《满剌加传》。
(208)《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一九,《海外诸蕃》。
(209)温雄飞:《南洋华侨通史》,64页,东方印书馆。
(210)郑民:《菲律宾》,商务印书馆。
(211)《瀛涯胜览》。
(212)张星烺:《南洋史地》,135页。
(213)《明史》卷三二三,《婆罗传》。
(214)为Kina的音译,属于时代原因造成的用语差别,无特殊感情色彩。
(215)Baring Gould:《沙捞越史》。
(216)《明史》卷一六九。
(217)《明史》卷三二五,《苏禄传》。
(218)《明史》卷三二三,《美洛居传》。
(219)《东西洋考》卷五,《吕宋传》。
(220)《东西洋考》卷二,《占城传》。
(221)《明史》卷三二五,《浡泥传》。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