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在商鞅变法后,秦国强大了,而且不是小强,是大强。看一下战果吧。
秦孝公四年(公元前358年),败韩军于西山(山西商南县以北)。
秦孝公八年(公元前354年),占领魏国少梁(陕西韩城西南),打韩国占领安陵、山氏,插入魏韩交界地带。
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围魏旧都安邑。
秦孝公十一年(公元前351年),占领魏国西北国境最重要的战略据点——固阳(陕西米脂)。同年,修建武关(“关中四塞”之一),为秦楚间必经咽喉。
秦孝公十九年(公元前343年),周王国四十一任周显王封秦孝公为“西部封国盟约长”,一扫当年被斥不得会盟之耻。
商鞅不光下马能管民,上马还可以治军,他曾多次带队伍上前线征伐。孝公十年围安邑、十一年西拔固阳等精彩战例,就是出自他手。
总体来说,商鞅这人是个全才,但对于这个人的评价维度应该更丰富一些。
太史公司马迁在给他作传的时候是这么评价他的:
商鞅这个人天性刻薄。(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商鞅这个人没有什么感情、寡恩。(商君之少恩矣。)
我读过他的著作,结合他的为人,发现他最后在秦国臭大街不是没有原因的。(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这些算是很客气的评论了,并非说他变法这件事,而是说他的为人。
有才无德一直是他一生的背书与脚注。
无论是对待百姓、对待同仁,还是对待敌人,极端的结果主义导致他为了达到目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无所不用其极。
举个例子,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场大胜仗,就是他卑劣人格体现的集大成者。
秦孝公二十二年(公元前340年),商鞅伐魏。
前一年,魏国刚刚经历马陵大败,商鞅建议孝公:趁它病,要它命,打劫要趁早。
孝公觉得很对,遂同意发兵,商鞅是总司令。魏国派出的将领,是魏国公子卬。
商鞅和公子卬是好朋友,两人在魏国时曾经在老宰相公叔痤那里共过事。商鞅觉得曾经的这份同仁之情可以利用,于是派人送去了一封信。信上大意是:从前在魏国时,我们是好朋友,如今我们却成了敌对的两军统帅。虽然我奉的是国君的严令,但我的内心却极不愿意打这场仗,希望我们能进行谈判,用和平手段解决两国的问题,然后举杯痛饮,各自班师,你说这样多好。
魏国公子卬如果仔细想想这几年魏国西边的领土都是谁挑头抢走的,就知道商鞅这小子没有什么好心眼儿,而且大兵都派出来了,不打出点儿成绩,砍点儿脑袋回家,秦国的将士们也不干啊。不过,这位魏公子却没有想那么多,还是决定去。
因为战国时期,虽然已经礼崩乐坏了,但整个社会对于信义的重视程度仍然很强。
当时一个人的信义是等同于生命的,一个大人物说过的话是不用立字据的,一口唾沫一个钉,没有谁拿信义开玩笑。
虽然兵不厌诈,但却从没有人拿自己的名誉当儿戏。你在战场上怎么无所不用其极都行,但是从未有任何一个人为了获得胜利,敢在外交文书上骗人的。
不过,商鞅无所谓,在他那里什么东西都可以是儿戏;他是个没有底线的家伙,在他的眼里什么都可以利用。
魏国公子卬去了以后两人把酒言欢,指天互誓为兄弟之国。在酒会上,商鞅伏兵突起,控制住了魏公子。然后,秦国的特种兵混入了回国的魏公子队伍中,商鞅再让大军掩后。
魏国守将看到自家人回来,没有防备。随后,秦国特种兵开始大开杀戒,魏军大乱。秦大军随即冲杀,魏军大败。
魏惠王得到消息后,肝胆俱裂,尽割河西七百里土地求和,并悔恨自己当初不听老宰相之言。谁知道这个商鞅的破坏力这么大啊!可惜没有如果,谁让当年你没用这个人或者没杀这个人呢。
自此黄河天险,秦、魏两国共享。商鞅因战功,受封于商地,又号商君,公孙鞅变成了商鞅。
说一下改名字这事儿,其实最早改姓这事并不算是什么大事儿,往往为了显示自己的封地或者官位,就把名字改了。例如,公孙鞅改名为商鞅,马家的姓就是赵奢的赵姓改过去的。后来,姓就不能随意改动了,祖宗给的哪能说改就改!人再改姓基本上就是为了避难躲仇了。
姓不能动了,于是一些混成功的人物就开始在姓后面加上老家,表示他代表了自己的家乡,比如张居正叫“张江陵”,李鸿章叫“李合肥”。
有句话叫作“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商鞅这个大地主还没高兴几年,他的大限马上就到了,因为他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他之所以能满世界得罪人,能干掉任何与他意见不合的人,在于他身后的秦孝公。这个人是他存在的真正意义。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孝公逝世,秦惠王上台。新秦王的老师们被商鞅割掉过鼻子,全秦国的贵族旧势力们全都被商鞅得罪过,几乎是同仇敌忾般地想要弄死他。
新领导刚刚上位,就发布了全国通缉商鞅的命令。商鞅开始逃亡。
他最开始逃亡到魏国。他阴了人家的太子,侵占了人家上千里的土地,他居然还好意思去。魏惠王恨死了他,不给他签证盖章,拒绝他进入国境。
他在逃亡的路途中无法住旅店,因为他当年设置的法律规定,没有文件不得住店。他的亡命天涯之路处处被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打脸。
最终万般无奈下,他逃往自己的封地商地,然后被干掉。
他太招人恨了,所以他被“五马分尸”了。
一个有才华的、有主张的、有执行力的、刻薄寡恩之人,结束了他的表演。
看看太史公对他的评价吧: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