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今夜无人入睡
5月3日,一个晴朗、大风的星期六。
许德珩和北大预科学生黄日葵到北女师串联。据罗家伦所说,这天《京报》主笔邵飘萍到北大,向学生们报告山东问题已经失败。学生们情绪激动。下午1时,北大校园内张贴通告,召集北京13间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代表,当晚在北河沿法科第三院开临时会议。
13家学校,计有:北大、清华、高等师范、中国大学、朝阳法学院、工业专门学校、农业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医药专门学校、商业专门学校、汇文学校(燕大前身)、高师附中、铁路管理学校,共有一千多名代表到会。
当晚成立了由20名委员组成的干事会,下面分成总务、演讲、国货维持等股。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许德珩、方豪、康白情等人,都在干事会的20名成员之中,几乎由《新潮》与《国民》平分秋色。罗家伦自豪地说:“这两个杂志,所以也可以说是五四运动的基础。”
但这两个杂志在五四运动之前,并不咬弦。《新潮》是白话文杂志,以启蒙为职志,而《国民》是文言文杂志,以救亡为理想。两者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南辕北辙,《国民》不仅反感《新潮》,也不以《新青年》为然。许德珩直言,“五四”以前他们与傅斯年不对头,“五四”以后才统一起来。他们对陈独秀的态度,也是在“五四”以后,陈独秀赞成学生运动,才逐渐好转。
由于新潮社的骨干人物,这天都到清华大学参观去了,晚上9时许才回校,所以没有赶上法科第三院的会议。这次会议由《国民》唱主角,会议主席是北大法科四年级学生廖书仓(但张国焘说是北大学生易克嶷),《国民》特别编辑员黄日葵、孟寿椿做记录。学生丁肇青、谢绍敏、张国焘、易克嶷、许德珩、夏秀峰等人在会上发言。除了丁肇青外,其他人全是《国民》成员。
谢绍敏当场咬破手指,在衣襟上写下“还我青岛”四个血字,会场上爆发了一阵暴风雨般的万岁声和鼓掌声,预示着中国的问题,最终是要用血来解决的。
“大会共议决办法四条:一、联合各界一致力争;二、通电巴黎专使,坚持和约上不签字;三、通电全国各省市于5月7日国耻纪念日举行群众游行示威运动;四、定于5月4日(星期日)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大示威。 ”
具体时间是5月4日下午1时正。
新潮社的同学从清华回来时,会议已开到了尾声。罗家伦着急地埋怨许德珩,我们说好在5月7日发动,现在改了期,不是要把北大断送了吗?但既然已经这么定了,他表示坚决支持,并马上在上面签了字。气氛如火如荼。
晚上11点多,各校代表陆续回校准备,没走的人仍不肯散去,继续聚集演说。这时一位山东学生登台发言,他说,断送国土主权,实曹贼等卖国的结果,章宗祥回国时,留学生高举卖国贼之旗以送之,世人称快。我们对于曹贼,为什么不能用同样方法一泄胸中之愤呢!与会者纷纷拍掌呐喊,以示支持。于是决定明天游行到公使馆表达意见后,到帽儿胡同的曹宅一行。学生们连夜做了三千多面旗子。
许德珩回忆说,那天晚上的北京13校会议,推举他起草宣言。他笔酣墨饱,一挥而就,当场就把《北京学生界宣言》写好了,“西斋的同学一夜没睡,用竹竿做旗子,长的做上大旗子,短的做上小旗。我于宣言写好后把自己的白布床单撕成条幅,书写标语,一直搞到天亮。”
5月3日夜晚,北京各大中学校内,灯火通明。学生们都在紧张地准备着。北大书法研究会和画法研究会的同学,一个个手不停挥,忙着在旗子上书写口号:“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宁为玉碎,勿为瓦全”、“卖国贼宜处死刑”、“章宗祥曹汝霖卖国贼”等等。
对这些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终生难忘的不眠之夜。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