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编 中亚早期民族国家的发展(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的一百五十年是中亚汗国的发展时期。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土地兼并加速了大地产的形成,导致了汗国的分裂和瓦解。1709年,费尔干纳从布哈拉汗国分裂出去,形成了以伯克为首的明格王朝;1723年,哈萨克汗国在准噶尔人的入侵下瓦解,分裂为互不相统的三个玉兹;希瓦汗国的分裂导致了王权旁落;土库曼人开始了历时两百多年之久的迁徙运动;18世纪上半叶,中亚出现了经济和文化衰退的现象,这种状况在18世纪下半叶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扭转。


第一章  北方游牧政权与游牧民


17世纪上半叶,卫拉特准噶尔部强盛起来,开始向外扩张,中亚北方国家和地区受到了冲击。卫拉特土尔扈特(Torguts)部在准噶尔人的扩张中丧失了家园,向西迁到了伏尔加河流域,接受了俄国的保护,18世纪后期,由于不堪沙俄的压迫和奴役又东返故里;准噶尔与东察合台汗国两大游牧势力在中亚东部进行了长期的较量,准噶尔人获胜;在占领了东察合台汗国的部分领土之后,准噶尔人的矛头对准了哈萨克汗国,哈萨克人在抵御准噶尔人的战争中失败,汗国瓦解。在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的一百多年中,中亚吉尔吉思人分散在天山南北,天山北部的吉尔吉思人也受到了准噶尔人的冲击。生活在中亚西北方的土库曼人于17世纪初开始向中亚南部迁移,迁徙持续了两百多年,迁到绿洲的土库曼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开始从事灌溉农业和家庭畜牧业。



第一节 准噶尔汗国和土尔扈特人


元朝灭亡以后,蒙古人退回到蒙古草原,蒙古草原上形成了许多割据政权。割据政权互相兼并,在蒙古草原上最终形成了三大势力:漠南的察哈尔蒙古、漠北的喀尔喀蒙古、漠西的卫拉特蒙古。

卫拉特是西蒙古人的部落联盟,“卫拉特”一名(中国史书中译为“瓦剌”)在蒙古语中是“同盟者”之意。卫拉特名下有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其中,“准噶尔”在蒙古语中意为“左翼”。这支蒙古人原定居在贝加尔湖西岸,被称为“林中百姓”,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时,他们没有扮演重要角色。15世纪,卫拉特联盟的绰罗斯家族夺取了蒙古大汗之位(1434—1438)。然而,15世纪80年代以后,卫拉特四部被东蒙古人逐出西蒙古草原,他们迁到了额尔齐斯河至伊犁河流域之间地区。

17世纪初,卫拉特四部的分布是:准噶尔部在伊犁河流域;和硕特部在额敏河两岸;杜尔伯特部在额尔齐斯河两岸;土尔扈特部在塔尔巴哈台及其以北地区,后来因卫拉特各部之间的斗争向西迁移到伏尔加河下游一带,他们的牧地被其他卫拉特部落占领。

1634年,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Ba’atur,1634—1653年在位)统一卫拉特四部,成为卫拉特盟主,取“洪台吉”(Khongtaiji )称号。1640年,在他的倡导下,卫拉特、喀尔喀等部统治者和宗教上层代表召开了一次集会,会上起草并通过了《卫拉特法典》。巴图尔洪台吉在巩固地位之后,开始向西南方向扩张势力,准噶尔人逐渐抵达哈萨克人领土的北部边界,与哈萨克人、吉尔吉思人和诺盖人发生了冲突,结果,哈萨克人承认了巴图尔洪台吉的宗主地位,并向他缴纳贡赋。

巴图尔洪台吉去世(1653)以后,其子僧格(Gengge)继承父位(1653—1671)。他的继位遭到了同父异母的兄长们的反对。1657年,准噶尔人内部爆发了争夺继承权的战争,僧格于1671年被暗杀。当时,僧格的同胞兄弟噶尔丹正在西藏,当他获悉其兄被杀的消息之后,从西藏返回准噶尔牧地为其兄报仇。经过艰苦的斗争,他确立了自己在卫拉特联盟中的统治地位,1678年称汗,在卫拉特人中组建了准噶尔汗国(1678—1757)。

噶尔丹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改进军队的装备。经过几年的准备,噶尔丹在1681年至1684年期间远征哈萨克人和乌拉尔山区的诺盖人。

1682年,噶尔丹攻入哈萨克人的领地,一直打到锡尔河北岸,哈萨克头克汗以诈降诱使噶尔丹入城,待到半夜哈萨克援军来到之后,内外夹攻,“嘎尔旦(噶尔丹)部落皆溃走,是时积雪平坑堑,人马陷不可脱,城中尾击之,死者无数,惟嘎尔旦跃马持枪脱身去” 1。噶尔丹失败之后,重新聚集力量,准备再战。

1697年4月4日,噶尔丹去世,僧格的长子策妄阿拉布坦(Tshe-dbang-rab-brtan)继承了准噶尔汗位(1697—1727)。策妄阿拉布坦实施轻徭薄赋等一系列鼓励生产的措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策妄阿拉布坦继续向西扩张领土。1699年,准噶尔人将额尔齐斯河以西的哈萨克牧地据为己有。1718年春,准噶尔人与哈萨克人在巴尔喀什湖东北阿亚古斯河畔的哈萨克牧地上相遇,双方进行了战争,哈萨克人遭到彻底失败。1723年,准噶尔人突袭哈萨克人,哈萨克人向西北和西南溃逃,他们在锡尔河中下游的牧地被准噶尔人占有。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汗位由其子噶尔丹策零(Galdan Cering)继承(1727—1745)。噶尔丹策零的统治基本上延续了父亲的内外政策。1745年,噶尔丹策零去世,次子策旺多尔济那木扎尔继承汗位,长兄喇嘛达尔扎于1750年杀弟夺位。1752年,噶尔丹策零的远房堂弟之子达瓦齐推翻了达尔扎的统治。

在准噶尔人发生继承权斗争之时,清朝乾隆皇帝趁机开始了灭亡准噶尔汗国的战争。1755年,清政府的五万满蒙联军分西、北两路进攻准噶尔汗国,军队在前往伊犁的途中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1757年,清军击败准噶尔人,准噶尔汗国灭亡。

卫拉特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原名客列亦惕部,13—14世纪牧于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后牧地延伸到伊希姆河上游。1437年,客列亦惕部加入卫拉特联盟,改名土尔扈特。17世纪上半叶,在准噶尔部的统一战争中,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Kho Örlöq)于1628年率部离开塔尔巴哈台和额尔齐斯河中游西岸的游牧地,向西迁徙,与他们一起迁徙的还有和硕特和杜尔伯特部的一部分人,总共大约有五万帐约十九万人。经过长途跋涉,他们于1630年到达伏尔加河中下游草原,在这片雨水充沛和气候宜人的大草原上,土尔扈特人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在此建立了独立的政治实体——土尔扈特汗国(1630—1771),又称卡尔梅克汗国。“卡尔梅克”一词源自突厥语动词“kalmak”,意思是“停留、逗留”,当时在南俄草原上放牧的鞑靼人已经是伊斯兰教徒,他们把新来者称为卡尔梅克人,意指这些人是还未接受伊斯兰教的“停留者”,以后,土尔扈特人也以卡尔梅克人自称。

卡尔梅克汗国的领域大致是:东起乌拉尔河,西至顿河,北抵萨拉托夫,南至伏尔加河入海口。卡尔梅克汗和鄂尔勒克(1630—1645年在位)的牙帐设在伏尔加河支流阿赫图巴河畔。这片大草原曾是诺盖人的故乡,诺盖人被土尔扈特人赶走之后,一部分人西迁北高加索平原(今车臣共和国境内);一部分人进入从钦察汗国分裂出来的克里米亚汗国(The Crimean Kha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