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节 阿富汗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阿富汗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在18世纪中叶以前的漫长岁月里,阿富汗地区一直遭受外族入侵或统治,波斯人、希腊人、月氏人、哒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曾先后在阿富汗实施过统治或建立过国家。直到18世纪中叶,阿富汗人才建立了自己的国家。“阿富汗人”这一称谓泛指今阿富汗国家的各族人民,而在16—18世纪期间,阿富汗人主要指阿富汗地区土著居民普什图人(Pashtuns),他们中的最大部族是吉尔查依部(Ghilzāis)和阿布达利部(Abdālis)。

阿富汗被兴都库什山脉从东北向西南一分为二,15世纪后半叶,兴都库什山以北的阿富汗地区属于呼罗珊的帖木儿埃米尔国,当时最大的城市赫拉特是其首府,以后它成为布哈拉汗国与波斯萨法维王朝争夺的对象;兴都库什山以南的阿富汗地区属于莫卧儿帝国,坎大哈是波斯萨法维王朝和莫卧儿帝国争夺的焦点。

16世纪初,帖木儿王子巴布尔被乌兹别克人打败以后,渡阿姆河南下,准备投靠帖木儿埃米尔忽辛·拜哈拉。他在阿贾尔(Ajar)收到了忽辛·拜哈拉的来信,信中表示不会给他所期望的那种欢迎。在极度失望中,1504年10月,巴布尔来到了喀布尔。在此,他招兵买马组建军队,并开始向阿富汗南部地区发展。1517年,他夺取坎大哈,1525年,巴布尔向印度进军,10月18日,兵临德里,1526年4月20日,他在帕尼帕特(Panipat)之战中灭亡印度洛提王朝(Lodis,1451—1526),建立了莫卧儿王朝。

莫卧儿王朝建立以后,阿富汗分属波斯萨法维王朝和莫卧儿王朝统治。莫卧儿王朝统治着阿富汗南部地区,萨法维王朝统治着阿富汗北部。16世纪中叶,坎大哈、加兹尼(Ghazni)和喀布尔属于莫卧儿王朝,锡斯坦和赫拉特城属于波斯萨法维王朝。但莫卧儿王朝在喀布尔和坎大哈的统治是不稳定的,喀布尔城不断起义反对莫卧儿人的统治,坎大哈长期处于两个王朝的争夺之下,最终归属萨法维王朝。喀布尔和坎大哈的主要居民是阿富汗人,在喀布尔,人数仅次于阿富汗人的有哈扎拉人。在坎大哈,除了阿富汗人外,人数较多的是俾路支人(Baluch)。17世纪,喀布尔城反抗莫卧儿王朝的斗争和坎大哈城反抗波斯人的斗争构成了阿富汗的历史。

喀布尔对于莫卧儿王朝有着重要意义,莫卧儿人从喀布尔城的过境贸易中赢利。莫卧儿王朝在喀布尔驻有军队,军队统帅享受着特权;喀布尔总督一职常常由非阿富汗人担任,从印度或突厥贵族中挑选。第一任总督是印度拉其普特人曼·辛格(Mān Singh,1586—1588年执政),以后,奥朗则布之子穆扎姆(Mu‘azzam)担任过喀布尔总督。历代皇帝,如阿克巴、查罕杰(Jahāngīr)、沙贾汉、奥朗则布,多次视察喀布尔,莫卧儿皇帝在德里与喀布尔之间的道路上建筑桥梁和旅店,保持着交通的畅通,有些建筑至今犹存。威廉·芬奇(William Finch)在1608—1611年之间到过喀布尔,他描述该城是“一个美好的大城市……有两个城堡和许多商队旅馆” 45。

喀布尔城民反对莫卧儿王朝的斗争是阿富汗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斗争中,最突出的有罗沙尼运动、优素甫查人(Yūsufzāis)、阿弗里提人(Afridis)和哈塔克人(Khataks)的武装起义。罗沙尼运动意思为照明派运动(Raushani),运动发起者巴雅济德·安萨里(Bāyazīd Ansārī,1525—1573)曾随商队旅行到过中亚和印度,对印度教、伊斯兰教都很熟悉。他自称是预示神意的人,即人世长老(比尔·伊·罗沙尼),其教徒被称为罗沙尼特。16世纪中叶,巴雅济德·安萨里开始用诗歌和散文传播自己的思想,即争取人世平等是一切阿富汗人(奴隶、自由民)和非阿富汗人超升的共同途径,神惠及整个世界和所有的人,人不分民族、宗教、财产状况及继承权,在神面前一律平等,代表作有《最仁慈的信息》。他把人分为接受和不接受其教义的两种人,不接受教义的人,财产将被没收,并在教徒中分配,并以地域原则代替了氏族部落划分原则。46

16世纪60年代,巴雅济德·安萨里从传教转向有组织的起义,打击对象主要是封建贵族,但是,由于起义带有明显的反对莫卧儿统治的性质,因此,不满莫卧儿王朝的一些贵族也参加到起义队伍之中。巴雅济德·安萨里死后,他的儿子贾拉鲁丁(Jalalu’ddīn)继承他的事业继续进行战斗,1585年,喀布尔并入莫卧儿帝国之后,这场运动仍在继续。参加起义的除了喀布尔市民外,还有横跨开伯尔关隘两侧的阿弗里提和奥拉克查依两部。起义被镇压之后,贾拉鲁丁被流放,1601年,他在加兹尼附近被杀。贾拉鲁丁的侄子伊赫达德(Ihdād)继承了贾拉鲁丁的事业,坚持斗争到查罕杰统治时期(1605—1627),最终被莫卧儿指挥官扎法尔汗围困,可能被带到名为拉瓦加尔堡(Lawāghar)关押,1626年,在此地被射死。伊赫达德之子阿布·卡迪尔(‘Abdu’l Qādir,1626—1637)于1633年至1634年接受沙贾汉皇帝的招安,被授予曼沙布(Mansab,官职),领取一千柴特(Zāt)的薪水。47

罗沙尼运动兴起于16世纪中叶,延续到17世纪30年代,历时近一百年。运动席卷喀布尔、加兹尼、吉拉特等阿富汗东部大片地区。罗沙尼运动不仅削弱了莫卧儿帝国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打破了部落间的界限,部落的联合和团结促使阿富汗民族意识的觉醒。在贾拉鲁丁起义期间,斯瓦特(Swat)和贝乔尔(Bajaur)的优素甫查人也举行了武装起义,1667年,他们拥立了自己的国王。班努和科哈特两地的哈塔克人也爆发了起义,胡什哈尔·哈塔克(Khushhāl Khatak,1613—1689)参加了巴尔赫和巴达克山的反莫卧儿王朝战争,1644年,他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了很多诗歌。胡什哈尔号召阿富汗各部落结束内讧,维护阿富汗人的荣誉、勇敢,共同与莫卧儿帝国的压迫做斗争。“弟兄们啊!在战斗中不能分离……弟兄们啊!战斗中要紧密团结在一起。”48反莫卧儿王朝统治的起义从16世纪2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17世纪中叶,在这些起义中,阿富汗人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

坎大哈(Koudahar)地处印度、喀布尔和波斯领土之间,是阿富汗的西大门,通过这扇门,波斯人可以进入喀布尔和印度。正是由于商业和战略的意义,莫卧儿王朝和萨法维王朝在坎大哈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1649年,波斯人占领了坎大哈,萨法维沙赫阿拔斯二世对坎大哈实施宽容和开明的政策,在坎大哈减免税收。因此,在此实施统治的普什图人吉尔查依部哈塔克家族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到波斯沙赫速檀·胡赛因统治时期(1694—1722),他抛弃了阿拔斯二世的宽容政策,对坎大哈及其周围地区实行军事统治,导致吉尔查依部的反抗。1696年(或者是1699年),速檀·胡赛因任命格鲁吉亚人古尔金为坎大哈总督,引起阿富汗人的公愤。坎大哈的吉尔查依部和阿布达利部普什图人先后起来反对古尔金。吉尔查依部霍塔克家族族长米尔·歪斯汗(Mīr Uways Khān)表面上服从坎大哈总督的统治,暗地里把各地区首领组织起来,成立了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