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节 汗国与俄国的关系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约一百多年以后,即1846年,大玉兹哈萨克人接受了俄国的宗主权。

哈萨克中、小玉兹对俄国的臣属仅仅是名义上的,直到19世纪初期,哈萨克人实际上仍处于汗的统治之下,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未受到俄国的影响。在臣属期间,俄国从未在哈萨克人中实行过有效的制度管理,也没有征收赋税。

在16世纪中叶,俄国征服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东南边界延伸到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希瓦汗国与俄国领土毗邻,两国之间发生了武装冲突。俄国人对希瓦的军事行动最初是由哥萨克人进行的。

《突厥世系》一书记载了17世纪初期的一次武装入侵:“在(希瓦汗)阿拉不·穆罕默德即位(1602)六个月后,乌拉尔流域的一千名俄国哥萨克于6月初突然前来袭击乌尔根奇,当时城中只有下层民众的居民,因为汗的斡耳朵和所有的军队都在阿姆河河畔。俄罗斯人在城中屠杀了一千多人,掳走一千多名少男少女。将最珍贵的东西装载了一千多车,其他的全部付之一炬。” 31哥萨克人对希瓦汗国的袭击都被希瓦汗国打退了。

两国使臣的互访在17世纪初期仍然继续。不过,希瓦汗国的兴趣集中在与俄国的贸易方面。希瓦汗伊斯法德雅尔(1623—1642年在位)在一封用察合台文写的致沙皇的信中反映:俄国商人在希瓦自由地经商,而希瓦的商人去俄国,都要遭到控制里海航行的船长的刁难,不让他们过路,迫使他们只能将商品以很低的价格卖给这些俄国人。即便到达阿斯特拉罕城,而该城的官员们又向他们征收沉重的、非法的赋税。在伊斯法德雅尔汗的抗议下,沙皇下令停止以这种方式对待希瓦商人。32在哈萨克人臣属于俄国以后,俄国与希瓦汗国交往的兴趣转向政治臣属方面。17世纪末,俄国提出了使希瓦汗国成为属国的要求。18世纪初,俄国将希瓦汗国纳为属国的要求强烈起来。1700年1月21日,希瓦汗尼雅兹·伊斯哈克派使者多斯特·伯克·巴哈杜尔(Dost Bak Bahadur)带着给彼得一世的亲信波里斯·亚力山大·罗维奇哥里津亲王的亲笔信去莫斯科,信中要求俄国取消对希瓦汗国铁和铅的出口禁令,此外,信中还提议与莫斯科签订一个条约,以及双方缔结防卫联盟等问题。俄国在1700年6月30日给希瓦汗的回复中,却绝口不提贸易一事,而是强调“我们伟大的君主,我们的沙皇陛下,命令你臣服于我们” 33。

与此同时,俄国开始探测里海东岸以及通往希瓦和布哈拉的道路。勘察队由六千名士兵组成 34,并以大炮武装,军备耗资二十五万卢布。显然,这次勘察活动是一次军事远征。勘察队的活动历时三年(1715—1717),最终被希瓦汗国消灭,俄国人在中亚的第一次直接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这次勘察唯一的成果是对里海进行了广泛的科学考察,绘制了第一次正确提供这个水域情况的地图。35

这次行动失败以后,沙皇禁止俄国与希瓦汗国的贸易,两国断交几乎半个世纪。俄国的经济制裁政策实际上没有给希瓦人造成危害,反而对俄国不利,因为南俄草原上的诺盖人和鞑靼人趁机进行走私活动,他们把俄国商品从萨拉托夫和阿斯特拉罕走私到希瓦,秘密商队甚至大批走私俄国禁止出口的商品,如白镴和来复枪管等。36以后,俄国开始寻求与布哈拉汗国建立关系。

16世纪中期,俄国征服喀山和阿斯特拉罕汗国以后,与中亚希瓦汗国和哈萨克汗国成为邻邦,因此,它与布哈拉汗国的联系也频繁起来。17世纪,布哈拉汗国派往俄国的使节增加了,平均每两年多就有一个使团访问俄国。双方使节互访除了继续谈论俄国奴隶问题外,还商谈中亚穆斯林经俄国前往麦加朝圣的问题,以及经中亚通往印度的道路问题。

赎回俄国奴隶的问题始于16世纪中叶,虽然为此有多次使者往返,但是,双方没有就此问题达成实质性协议。中亚诸汗国统治者想以此向俄国索取大笔赎金,而这些使团每次所带资金有限,不能满足中亚诸汗国提出的要求,因此,每次使节赎回的奴隶都不多。1615年,布哈拉汗伊玛姆·库利派使节阿达姆·比带了一封信给沙皇,信中主动谈及了克里米亚人和诺盖人把他们抓到的大量俄罗斯俘虏运到布哈拉出售一事。伊玛姆·库利汗提出,如果沙皇派使者来接这些俘虏的话,他将在布哈拉把这些俘虏交还给俄国。俄国政府对此做出了迅速的反应,派了使节随阿达姆·比一起来到布哈拉。1619年,俄国派使者伊凡·霍赫洛夫(I. Khokhlov)来到布哈拉城。从此,解救俄国奴隶的问题成为俄国与中亚国家外交上主要的、持久的主题之一。霍赫洛夫对布哈拉汗进行了艰难的说服,在缴纳了现金以后,赎回了三十一名俄国奴隶。37不难看出,奴隶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霍赫洛夫此次访问布哈拉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探测通往印度的商路。这时候俄国已经表现出对印度的兴趣。

中亚穆斯林假道俄国去麦加朝圣的问题也是布哈拉汗国与俄国交涉的事情,俄国政府对此持谨慎态度。俄方坚持要个别申请、慎重审理。俄国外交部在1842年给浩罕汗希尔·阿里(1842—1845年在位)的答复中说:“有必要向你声明,朝圣者的道路可能不但与浩罕臣民们有关,而且还与中亚其他地区的居民有关。所以,就这个问题达成总的谅解首先是必要的。当满足这个请求而又不打破俄国现存政策的条文规定的两全齐美的办法被找到时,浩罕政府会得到通知。” 38不难看出,中亚诸国与俄国在这一问题上直到19世纪上半叶也没有完全达成协议。

17世纪以后,中亚诸国与俄国之间交涉的问题还有与俄国人通婚的中亚诸民族商人的居地问题。在俄国经商的中亚商人由于长期旅居俄国,其中大多数人已经与当地的鞑靼妇女和巴什基尔妇女结婚。沙皇不愿意让这些中亚商人把他们的妻子和儿女带回中亚。为此,中亚商人曾举行过请愿活动,他们要求沙俄政府批准这类家庭永久移居境外,但是他们的请求常常遭到拒绝。与此同时,在布哈拉和希瓦两个汗国为奴的俄国人通常也与当地女子结婚,并且改宗信仰伊斯兰教。俄国人迫切地想把他们的同胞从这种“危险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双方在这一问题上不断进行磋商,但最终也未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在中亚改信伊斯兰教的俄国人常具有双重身份:他们的一重身份是受雇于俄国外交官,替他们收集中亚情报;另一重身份是为所在国效力,给汗国提供俄国的情报。

在这一时期,俄国与中亚国家交往中最成功的事情是探测通往印度的道路。1669年沙皇派帕祖欣(Pazukhin)前往调查通往印度的道路。1674年,帕祖欣兄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访问了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他们像霍赫洛夫一样赎买了一批俄国俘虏,收集了有关从中亚到印度商路的材料。1675年,俄国派鞑靼人乌佐夫·卡西莫夫(Wuzuofu Kasimov)前往印度,乌佐夫·卡西莫夫于1676年到达喀布尔后因受到阿富汗人的阻止而未能继续前往。1695年,俄国派往印度的使团终于到达印度,在德里受到了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的接见,在此次使团中有商人随行。俄国探测从中亚南下印度的目的终于达到,实现了俄国近一百年来的愿望。

在这一时期内,中亚南部地区与俄国之间的贸易是沿袭16世纪中叶开辟的路线进行,即经阿斯特拉罕、喀山到莫斯科。1735年,奥伦堡的修建使经塔什干到奥伦堡之间的道路日益成为布哈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