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丁(Mu‘īn’uddīn)把瓦马克(Wāmiq)和阿兹拉(‘Azrā)的阿拉伯传说(波斯文编辑本)译成普什图语韵文(1841年)。诗人卡兹姆汗·赛达(Kāzim Khān Shaydā,卒于1777年)的诗歌用印度风格写成,非常抒情。19世纪上半叶,阿富汗人民进行了抗击英国入侵者的斗争,以反抗侵略为主要内容的短诗(每首两句)和民歌大量出现,它们体现了阿富汗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民歌常以少女的口吻,用第一人称的语气来表达,亲切动人。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时期,史学在中亚得到很大发展。上面提到的希瓦文学家穆尼斯撰写了历史著作《幸运之乐园》,此书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乌兹别克人被花剌子模统治的历史(1511—1842),内容涉及城市兴衰、渠道开凿、税赋征收、居民迁移等社会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保留了希瓦汗国的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卡拉卡尔帕克人和哈萨克人的资料,以及希瓦汗国与布哈拉汗国、波斯、阿富汗和俄罗斯之间关系的资料。17在叙述16—17世纪的历史时,作者利用了阿布哈齐的《突厥世系》的资料,但穆尼斯对一些事件的叙述更加详细和准确。遗憾的是,作者未能完成此书的撰写,是他的侄儿阿加希最后完成的。阿加希本人也写了五卷本的花剌子模史,还将许多历史著作译成突厥语。
在浩罕汗国,出现了一批用波斯文写的史书。著名作品有哈基姆汗(Hakīm Khān)的《穆塔哈比》(Muntakhab al-tawārīkh),尼雅兹·穆罕默德(Niyāz Muhammad)的《沙哈鲁编年史》(或《沙哈鲁史》)(Tawārīkh-i Shāhrukhīya)和阿利姆·拉希姆·塔什干迪(‘Alīm Rahīm Tāshkandī)的《速檀王统与可汗世袭》(Ansāb al-salātīn wa tawārīkh al-khawāqīn)。尼雅兹·穆罕默德曾在浩罕军队供职,任书记或断事官。他写的《沙哈鲁编年史》从浩罕汗国奠基人沙哈鲁(1709年开始)一直写到1871年,书中论述了宗教封建主与世俗封建主争夺费尔干纳统治权的斗争,国家机构和浩罕军队的编制,封建土地制度,国家对人民征收的苛捐杂税,以及浩罕与布哈拉、中国新疆和准噶尔之间的政治关系,还有民族方面的资料。18书中的资料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或事件见证人的讲述,是研究19世纪费尔干纳、塔什干、南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19世纪中叶以前,中亚教育虽然在形式上是多样的,但教学内容基本上还是以伊斯兰教为核心设置。19世纪40年代访问布哈拉的俄国人哈内科夫认为,这里的高等宗教学校数目大约在一百八至二百所之间,据达尼列夫斯基说法,19世纪40年代在希瓦城,学校的数目就达到了二十二个。19在浩罕汗国内,一些初等教育(Maktab-khāna)机构设在私人家中,具有私塾性质。需要指出的是,宗教狂热期间(即沙赫·穆拉德及其子海达尔统治的1785—1826年间)是中亚科学、文化的黑暗时期,只有神学获得发展,特别是在注释“圣书”和中世纪宗教教科书中运用决疑法方面。
吉尔吉思人的文化教育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发展,开始出现流动的学校。流动学校雇用教师与该部落一起进行季节性迁徙,他们的报酬可能不是用钱而是以马和绵羊的形式支付。一些吉尔吉思富人不只送自己的孩子,而且把聪明的穷家子弟也送到巡回学校上学,使他们能够为本部落服务,除了满足宗教需要外,这些人还被安排参与外交、教育、算账、征收和记录税额等工作。
这一时期的中亚艺术更多地反映在建筑方面。大约从18世纪末期起,中亚建筑活动复兴。布哈拉汗国对政府中心的布哈拉雅克堡进行了重建,在雅克堡城墙内建筑了一座新宫殿,在宫殿大门的上方建有鼓屋(Naqqāra-khāna),鼓屋内的鼓用来宣布埃米尔的到来。
希瓦汗国都城希瓦建造了一些大建筑,如塔什·哈乌斯宫(Tash-Khawus,1832)、帕赫拉文·沙赫土达陵(Pahlavān Shāhtuda,1835)和阿拉·库里汗宗教学院(1835)等。其中,最具特征的建筑是1835年建造的尼亚兹·沙里卡清真寺和阿拉·巴尔坎·伊山清真寺。在这些建筑群中,新建筑与以往的建筑搭配协调。尖塔建筑是希瓦城的一个剪影,著名的尖塔建筑有18世纪建的礼拜五清真寺、赛义德·舍利克尔·伯克(Sayyid Sheliker Beg)和19世纪前期建的帕尔维塔(Palvān-kari)。希瓦城建筑物装饰华丽,独具风格,在装饰性花瓷砖的制造上,技工们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地步,这种花瓷砖是深蓝色、白色和浅蓝色的,有稍稍凸起的花纹,阿拉·库里汗宗教学院就是以其装饰华丽著称。
18—19世纪初期,浩罕汗国新建和扩建了以陵墓为主的一些建筑。18世纪末期,在纳曼干兴建和卓·卡布里(Khāwjam-Qabrī / Khwāja Amīr Qabrī)陵,由熟练技工穆罕默德·易不拉欣(Muhammad Ibrāhīm)设计,采用正门穹顶式,以古雕花赤陶,以及几何、植物和碑铭图案装饰。19世纪20—30年代,汗国建造了皇家达克赫马·依·萨汗兹(Dakhma-i Shāhān)和马达尔伊汗(Mādar-i Khān)陵墓,陵墓采用穹顶式结构,建筑表面都贴着釉砖。
19世纪,中亚最伟大的思想家是阿赫马德·马杜姆·卡拉达尼什(1827—1897)。阿赫马德·马杜姆曾到俄国旅行,熟悉如空想社会主义等各种自由主义思想,对伊斯兰教提出了超越宗教的现实、社会和政治的看法,指出了中亚政权的弊病。他认为,传统势力的腐朽及早期伊斯兰秩序破坏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积累了过多的财富。他被后人称为“布哈拉黑暗天空中最耀眼的星星” 20。
* * *
1 C. Adle, Irfan Habib,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5, p.58.
2 Ibid., p.778.
3 Ibid., p.773.
4 〔苏联〕Б.Г.加富罗夫:《中亚塔吉克史》,第362页。
5 〔苏联〕帕·彼·伊凡诺夫:《中亚史纲》,《中亚史丛刊》1983年第1期,第120页。
6 C. Adle, Irfan Habib,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5, p.777.
7 〔俄〕伊·费·巴布科夫:《我在西西伯利亚服务的回忆》(下册),第340页。
8 C. Adle, Irfan Habib,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5, p.783.
9 Ibid., p.266.
10 伊斯兰教法学用语,意为“尽力而为”,指利用《古兰经》、《圣训》、伊智玛(众议)和理智去理解伊斯兰教,并对《古兰经》、《圣训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