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在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一百年间,中亚文学获得了很大发展,用双语(波斯文和察合台文)写作的倾向继续发展。在叙事诗中,两行诗占据了优势地位;在抒情诗中,有颂诗、四行诗和五音步诗(Mukhammas);在文学散文中,韵文(Saj’)大量出现。
到19世纪中叶,宫廷颂赞文学几乎不存在了,在文学史上出现了称为别季利学派(Sakb-i Bedil)的流派。12米尔咱·阿布尔·卡迪尔·别季利(Mīrzā ‘Abdu’l Qādir Bedil,1644—1720)在其出生地印度巴特那(Patna)镇接受教育,四十岁时移居德里,在此创立了以其名命名的文学流派。别季利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以苏菲哲学抒情诗为主,阐述了有关生命和国家的伦理观念,内容涉及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他的诗歌对中亚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世纪,随着别季利作品渐渐传入,别季利风格在中亚文学界产生影响。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河中地区的诗歌具有明显的别季利风格,但中亚的别季利派追随者主要模仿他的艺术形式,对其文学中的哲学、政治和社会内容没有更多的促进。中亚有名的别季利学派诗人有米尔咱·萨迪克·穆希(Mīrzā Sādiq munshī, ?—1819)和菊纳杜拉赫·哈兹克 (Junaydullāh Hāziq, ?—1843)。
米尔咱·萨迪克·穆希的诗歌批判了社会的不公平,其中,《统治者的坟墓》(Dakhma-i Shāhān)一诗在内容和风格两方面都展现了新的文学形式。13菊纳杜拉赫·哈兹克出生在赫拉特城附近地区,在布哈拉城接受教育,1805年,开始担任布哈拉阿里宗教学院的伊玛目(领祈祷者),1843年,在沙赫里夏勃兹被杀。菊纳杜拉赫·哈兹克曾游历花剌子模、浩罕、沙赫里夏勃兹等城,写下八百多首诗和一部历史传记《伊斯兰片断》(Wāqicāt-i islāmī)。在《优素甫与祖莱哈》(Yūsuf o Zulaykhā)一诗中,他讽刺了宫廷的颂赞诗,他的作品反映了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为了激励布哈拉埃米尔,他代表下层阶级的利益呼唤公正。14
这一时期,希瓦汗国的一些大城市发展成文学中心。20世纪,诗人拉法思 (Laffasī)编写的《花剌子模诗人选集》一书保留了五十二位希瓦诗人的资料。其中,提到了尼萨提(Nishātī)、拉齐姆 (Rāqim)、穆尼思(Mu’nis)、费鲁兹(Firūz)、阿加希(Āgāhī)。尼萨提的叙事诗《美丽与心灵》(Husn o dil,写于1778年)歌颂主人公为爱情、善良和高尚理想的献身精神。阿加希编辑了诗歌汇编《爱人的护身符》(Tacwīzu’ l āshiqīn),诗中为穷苦大众及其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提出了抗议。
19世纪上半叶,浩罕城成为重要的文学中心。法兹里(Fazlī)在1821年编写的《浩罕诗人选集》(Tazkira Majmūca-i shācirān)中收集了七十多位诗人的代表作。其中,著名诗人有爱玛尔汗(笔名,‘Umar Khān)、阿达(Adā)、马克赫穆尔 (Makhmur,卒于1844年)、古尔加尼(Gulkhānī)、哈兹克(Hāziq)、纳迪尔(Nādir)、阿克马尔(Akmal)和加兹(Ghāzī),以及爱玛尔汗之妻纳迪拉 (Nadira,1793—1842)等人。
在哈萨克族文学中,18世纪后期的代表人物是阿布赉汗的顾问布加尔·杰瑙(Bukhār Jirau,约1693—1787)。布加尔·杰瑙是一位反内战者,他在诗歌中呼吁人民维护和平、和睦相处。诗人塔吉克拉(Tājiqāra)、萨拉琴(Shālāqin)和贾恩克思(Jānkisī)的诗歌也反映了同样的愿望,他们的诗在18世纪广为流传。在19世纪上半叶,马哈木伯特·乌提米苏夫(Mahambet Utimisuf,1804—1846)在文学舞台上占有显赫地位,他的诗歌既朗朗上口,又能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在口头诗歌和书面诗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吉尔吉思人和卡拉卡尔帕克人直到19世纪才出现书面文学。在此之前,吉尔吉斯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传说,这些传说以故事(Dāstāns)的形式表达了吉尔吉思人的思想和抱负。18世纪后期著名的民间诗人卡利古尔·贝·乌鲁(Kalygul Bay Uulu,1785—1855)编写了《审判日》(Akyr zamān)一书,其中的许多格言是伊斯兰教苏菲主义与吉尔吉斯民族智慧的结晶。书面文学的代表人物是穆拉尼·雅兹(Moldo Mullā Niyāz,1820—1896)和阿里斯坦伯克(Arystanbek,1824—1878),前者主要用吉尔吉斯语写韵文和史诗,后者写了《苦难时代》(Tār zamān)一书。他们的作品描述了同胞的艰辛生活,深受人民的欢迎。
19世纪中叶,卡拉卡尔帕克人开始了书面文学的撰写。著名作家吉安吉瑙(Jian Jirau,1824—1878)用卡拉卡尔帕克语和哈萨克语写作,他的抒情诗把市民题材和爱情主题糅合在一起,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伯尔达克赫 (Birdāq,1827—1900)是卡拉卡尔帕克文学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18世纪是土库曼文学的黄金时代,民族诗人马黑秃木·库里(Makhdum-Qulī,1733—1783)用土库曼人民都能看懂的通俗语言写诗,创作了热情洋溢的爱国诗篇和抒情诗,被认为是土库曼文学的奠基人。在赞美祖国的诗歌中,马黑秃木·库里告诫人们亡国是最大的不幸:
喔!良心呀,我规劝你,
不要把你的祖国抛弃,
不要甘心为外邦效力,
这样的人不值得你交际。15
马黑秃木·库里的抒情诗主要反映人类博爱、幸福:
无论是谁因其善良而为人知详,
都将得到感激并且被拥戴敬仰。
作恶的人忘掉了何为善良,
不配尊重,被鄙弃如狗模样。16
这一时期著名的土库曼诗人还有安达利布、赛达伊(Shaydā’ī)、萨本达(Shāhbanda)、克米纳(Muhammad Walī Kamina,1770—1840)、赛义德(Sa‘īdī,1775—1836)、哲利利(Zalīlī,1785—1846)、蒙兰帕斯(Mullā-Nafas,1810—1862)等人。他们继承和发扬了马黑秃木·库里的传统。
18世纪,阿富汗人使用普什图语写作。来自坎大哈的拉赫马特·达威(Rahmat Dāwī)以古代阿拉伯民歌为蓝本,用普什图语写成《莱伊丽和马季龙》(Laylā o Majnūn,1795)一诗。艾哈迈德(卒于1772年)编辑了普什图语诗集《抒情诗选编》(Dīwān)。19世纪,白沙瓦的穆依鲁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