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伊斯兰教苏菲派纳合什班底教团在中亚的宗教生活中继续占据统治地位。18世纪末期,中亚犹太教出现了复兴的征兆。河中地区经历了宗教狂热思潮。呼罗珊经历了什叶派改革。锡尔河以东、以北地区,哈萨克人信仰的伊斯兰教与他们的部落制度结合。吉尔吉思人尽管名义上信仰伊斯兰教,但他们的信仰中保留着浓厚的萨满教色彩。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一百年中,中亚文学成就突出,在河中地区,宫廷文学衰落,民间文学获得发展,出现了文学史上称为别季利派的流派;在呼罗珊,18世纪下半叶是土库曼人文学的黄金时代,民族诗人马黑秃木·库里用通俗语言写诗,创作了热情洋溢的爱国诗篇和抒情诗;在吉尔吉思人和卡拉卡尔帕克人中,19世纪出现了书面文学;在阿富汗,抗英题材成为19世纪诗歌的主要内容,这些作品反映了阿富汗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节 宗教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一百年中,宗教界在中亚的政治生活中十分活跃。河中地区经历了宗教狂热思潮。18世纪上半叶,印度苏菲学者阿赫默德·希尔信迪的学说传入中亚,河中地区的苏菲派纳合什班底教团分裂成为两派,主张赞念齐克尔的一派被称为哲合林耶,主张默祷齐克尔的一派被称为虎非耶。18世纪下半叶,虎非耶派在布哈拉汗国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19世纪初期,布哈拉汗国出现了宗教狂热,这股风气对曼格特王朝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沙赫·穆拉德在夺取汗位之前就投靠了虎非耶派势力,他拜有威望的萨法尔谢赫(Shaykh Safar,卒于1785年)为师,成为纳合什班底教团虎非耶派信徒。登上汗位以后,沙赫·穆拉德继续履行苏菲派托钵僧的义务,在自己身边聚集了一大群信徒和学生。海达尔在位期间(1800—1826),布哈拉汗国宗教界掀起了宗教狂热。有人记载说:“埃米尔海达尔热衷于学院神学知识,他本人认为自己是该知识领域内的专家,他开办了一个宗教学院,附属于他在布哈拉雅克城堡的王室清真寺。他在该学院中充当教师的角色。” 1
在宗教狂热思潮之下,宗教上层人物的社会地位提升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著名谢赫米延·费兹尔·阿赫麦德(Miyān Fazl Ahāmad)成为沙赫·穆拉德和海达尔的精神导师。2宗教世家赘巴依家族的大多数人或者是首席神学家(Shaykh al-Islām),或者是大法官(Qāzī al-Quzāt),成为布哈拉汗国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赘巴依家族的政治地位一直保持到19世纪。法国旅行家彼尔·德斯麦松(Pierre Desmaisons)在访问布哈拉之时,该家族成员依阐·速檀·哈纳姆和卓(Īshān Sultān Khānam Khwāja,卒于1835年) 3担任着布哈拉城首席神学家一职。
宗教界煽起的宗教狂热之风促进了瓦克夫的增加 4,宗教上层积累了经济力量,其中,经济雄厚者也当数赘巴依家族。该家族在昔班尼王朝伊斯坎达尔汗及其子阿布杜拉二世时期崛起,通过统治者的赏赐获得了大量地产,以后,该家族通过土地买卖积累了大笔财富,他们以和卓或谢赫称号著称于世,该家族在查尔·巴克尔(距布哈拉不远)的显赫墓地是其权力的象征。
迎合宗教狂热之风,以及弘扬虎非耶派教义的需要,中亚地区新建了许多宗教学院。其中,布哈拉汗国建筑了尼亚兹·库里(Niyāz Qulī)宗教学院,尼亚兹·库里(卒于1820年)是一位致力于神秘主义理论与伊斯兰教法协调的学者。希瓦汗国建筑了库特鲁·穆拉德·亦剌克(Qutlugh Murād Ināq)、和卓穆罕默德·威尔迪·伯克(Khwāja Mohammad-Verdi Beg)、和卓穆哈兰(Khoja Moharram)、穆萨·土拉(Musā Tura)、阿拉赫·库里汗(Allāh-Qulī Khān)等宗教学院。在浩罕汗国,浩罕汗在所有大大小小的居民点里均修建清真寺和伊斯兰经学院,其中,著名的有那尔巴图比(Nārbūta Bī)宗教学院。
宗教学院汇集了一批有名望的谢赫,吸引着周边地区的学生,18世纪最后十年,布哈拉高等学校的学生人数曾达到三万。519世纪60年代访问中亚的俄国人瓦姆别里指出,在布哈拉城的高等学校里,不仅可以看到来自中亚各地区的学生,还有来自印度西北部、克什米尔、阿富汗、俄国和中国的学生。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1762—1796),俄国实行将伊斯兰教纳入行政统治的政策,随着1782年乌法“法律鉴定所(Muftīyat)”的设置和1788年奥伦堡宗教大会的成立,俄国的穆斯林逐渐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失去了联系,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乌拉尔—伏尔加河一带的鞑靼学生和宗教界人士纷纷来到布哈拉宗教学院。其中,有著名的鞑靼改革家阿布杜尔·纳斯尔·艾尔·库尔萨威(‘Abdu’l Nasīr al-Qūrsāwī,1776—1812)教士,他的思想受到了伊斯兰大学者阿赫默德·希尔信迪的影响。学成之后,他返回喀山附近的家乡,在当地宗教学校当了一名教师。此外,喀山学者希哈卜丁·马尔贾尼(Shihābu’ddīn Marjānī,1818—1889)于1838年和1849年之间也在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学习,后来,他获得了伊玛目和喀山大清真寺讲演者(Mudarris)这一重要职位。
虎非耶派势力强大之后,开始对中亚的其他苏菲教派发起攻击,打击对象主要是与之针锋相对的哲合林耶派首领哈里发·胡德达德·花剌子米(Khalīfa Khudāy-dād Khwārazmī,卒于1800或1801年),在此打击下,其他苏菲教团也开始退往中亚的边缘地区。其中,亚萨维教团成员在哈萨克斯坦南部活动,据说,许多教徒把他们的起源追溯到阿合马·亚萨维的兄弟萨迪尔·阿塔(Sadr Atā)这一支。到俄国征服时期,雅西城内可以发现的亚萨维家庭不下于100户。6
在浩罕汗国,纳合什班底教团的活动遍布汗国大城市,浩罕、纳曼干、丘斯特、马尔吉兰、奥什,甚至传播到费尔干纳、塔什干。哈萨克族穆斯林属于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在波斯萨法维王朝迫害逊尼派教徒之时,有许多教徒来到哈萨克牧民中,他们带来了圣训学、教法学知识,使哈萨克斯坦的伊斯兰教烙下了逊尼派的印记。在向哈萨克斯坦的纵深发展之时,伊斯兰教苏菲教团与哈萨克人的部落制度结合为一体。
19世纪,吉尔吉思人尽管名义上信仰伊斯兰教,但他们的信仰中保留着浓厚的萨满教色彩。19世纪60—90年代在西伯利亚任职的沙俄军官巴布科夫在回忆录中引用了东方学家格里果里耶夫教授的话说:“从俄国方面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向吉尔吉斯草原进行了伊斯兰教宣传的,是下述情况,即伊斯兰教化了的特别是邻接我国各防线居住的吉尔吉斯人(指哈萨克人),而接近希瓦、布哈拉和浩罕领域,即现时伊斯兰教各国游牧的吉尔吉斯人中主要地直到现时还保持着古代的旧有的巫师教(萨满教)。” 7
与中亚其他地区不同,在中亚西部的呼罗珊伊斯兰教什叶派占据了优势地位。在波斯萨法维王朝(1501—1736)、纳迪尔阿夫沙尔王朝(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