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扣留始终未去。1795年,两名哈萨克速檀和19名长老代表他们的43360名下属和79000多名邻近的哈萨克人,向俄国当局递交了一份要求脱离瓦里汗、臣属于俄国的申请书。31俄国方面认为,此事既无利可图又会加深与瓦里汗的隔阂,于是没有同意。此事之后,瓦里汗恢复了与俄国的关系。1798年,俄国在彼得洛巴甫洛夫要塞建立了一个民事法庭,处理俄属边境居民与哈萨克人之间的诉讼和纠纷。
18世纪中叶以后,哈萨克人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抵抗俄国的统治。1773—1774年,哈萨克人参加了俄国人普加乔夫领导的起义,占领了古尔雪夫、彼得洛巴甫洛夫和特罗伊茨克要塞,围攻了奥伦堡,起义在短时期内给沙皇军队以沉重打击。1778年,小玉兹哈萨克人爆发了由斯里姆·达托夫(Srym Datov)领导的抵抗运动,该运动持续了二十多年,直到1797年,俄国才彻底将它镇压下去,此后,俄国加强了对小玉兹哈萨克人的统治。
1820年,俄国政府成立了亚洲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外交大臣、内政大臣、陆军总参谋长及西伯利亚总督等人构成。为了加强对哈萨克斯坦的管理,委员会以要塞和要塞线为依托,强行在哈萨克人中推行“民政建制”,在哈萨克草原上设置类似当时俄国国内的行政机构,把哈萨克牧民纳入俄国的国家制度之中。
与俄国积极拉拢的态度相比,清政府对具有臣属身份的哈萨克人采取“卡外之事,与天朝无涉”的消极态度。32清朝的态度是,哈萨克等中亚部落的政务属于界外事务,所发生的领地纷争及归属问题,由他们自己处理和选择。乾隆皇帝认为:“哈萨克原有二心,伊虽已臣服于我,而俄罗斯亦系大部落,与伊接壤,哈萨克不免疑虑两顾。今观哈萨克阿附于彼,其意显然,此事虽不甚紧要,仅可作为不知,置之不议。”清朝的原则是:“哈萨克、布鲁特自乾隆年间臣服以来,至今历有年所,嗣因该夷部落散居边外,族类繁多,首鼠两端,向背靡定。往往有朝属中国,暮附俄罗斯者。中国明知其情,向不过问,以昭宽大而示羁縻。” 33这种态度纵容了俄国肆无忌惮地侵占哈萨克人和吉尔吉思人的牧地,哈萨克草原最终成了俄国的领土。
哈萨克人既臣属于俄国又臣属于中国,从某种程度上说,哈萨克人利用双重的臣属身份获得了较为宽松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在俄国实施拉拢政策时期。然而,双重身份也给哈萨克人带来了灾难,如他们卷入了俄国对土尔扈特人的战争,在土尔扈特人举部东归之时,阿布赉汗接到奥伦堡当局的指令,要他率哈萨克人阻击土尔扈特人。此次战争十分激烈,使小玉兹和中玉兹饱受战争之苦。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