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阻绝,末由自通。近闻左部输服,被恩优渥。恭惟天使惠来,祗领宸训,得均隶臣仆,诚劝诚忭,谨遣臣子弟入觐,瞻仰天颜,如天覆育之。圣人在上。臣愿竭衰驽,奋勉自效,永无二心,倍于左部。” 17
是年11月,图列比遣子卓兰并首领多人来京朝贡,觐见乾隆皇帝。在使者返回之时,沿途为其提供食宿马匹,护送出境。使者还携带着乾隆给大玉兹汗阿比里斯的敕书:“皇帝敕谕右部哈萨克汗阿比里斯、汗巴巴等。尔等遣使卓兰、博索尔璊等,于行宫朝觐。朕加恩筵宴,复随驾入都,重申宴赉。念尔阿比里斯等。远在外藩,若照内地扎萨克。授以爵秩,恐尔等有拘职守,仍依尔旧俗,各安游牧,庶无扰累。尔等如遣使入觐,朕自加以恩赉。一切事体,已面谕来使卓兰等。回抵游牧时,想宜领悉。” 18从此,大玉兹为清朝藩属,在清史籍中大玉兹哈萨克被称为“右部哈萨克”。
中玉兹归顺清朝之后不久,小玉兹努拉里汗也于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向清表示臣服,同年,遣使与中玉兹使者一起到清廷朝觐。
清政府将哈萨克三个玉兹列为西北藩属之邦,对哈萨克人的隶属关系和贸易政策有一个调整的过程。1755年3月,清朝首次出台了处理哈萨克人关系的政策:“于大功告成后,若哈萨克人等投诚前来,将伊大头目酌量赴京入觐,赏给官爵;其所属之人,仍于原游牧安插,不必迁移。倘竟不归诚,亦不必用兵攻取。” 19清朝执行的属国政策反映了清朝与周邻友好相处的愿望,在此政策之下,清朝与哈萨克各部形成了相对松散的藩属关系。
1757年以后,清朝制定了对哈萨克各部的羁縻政策,基本内容是:第一,核定双边界址,共同属守边界。分界原则是“准噶尔荡平,凡有旧游牧,皆我版图” 20。参赞大臣富德等人主持绘制了沿边界图,标明界址,并依此严加约束哈萨克人不得越界。朝廷大臣刘统勋等收集各类档册、史籍,结合实地调查勘测,着手编纂《皇舆西域图志》,拟向中外昭示清朝的西北疆域。第二,清朝将归顺的哈萨克人划分为左、右、西三部,载入正典。对中玉兹进行册封,分封王爵及颁赐顶戴花翎。1758年,清朝“授予哈萨克汗阿布勒班毕特汗爵,授予阿布赉速檀以王爵,以下分别授予公爵、台吉等称号 ”21。第三,朝觐贡献。按清制,凡藩属外邦各国定期遣使觐见并具表文向皇帝进贡方物。哈萨克人归附之初,清朝允许其汗定期派人前往热河行宫朝觐。按《回疆则例》的规定:“伊犁所属哈萨克游牧在伊犁之西北,自归顺以来,间一二年、二三年不等,遣使瞻仰天颜,呈贡伯勒克马匹。遇有朝觐者,俱由该将军大臣具奏,出派官员,护送来京。”从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至1830年(道光十年),哈萨克使者进京朝觐三十四次。22
在哈萨克人臣属清朝以后,清朝政府以优惠政策发展与哈萨克人的贸易。哈萨克人喜爱中国的瓷器、茶叶、杂色梭布及片金倭缎等,得之宝贵,绸缎绫绢更是爱不释手。为此,清政府每年从内地调运绸缎等物,从天山南路各地调运回布等物。伊犁“每年约需绸缎二千匹上下不等。约需回布七八万至十四万不等。约需棉花一万三四千斤不等。约需茶叶十一万三四千斤不等” 23。清政府曾规定,中国与哈萨克部的贸易主要限于交换马匹,以后为了双方友好,又做出如下规定:“若哈萨克带有驼牛羊,亦系军营需用,请一体收买。”“至疲瘦牲只,一切杂货,虽不应交易,但念携带远来,或减价收留,示以节制。” 24
哈萨克人与中国商人的交换是物物交换,以白银、布匹、绸缎等物为计价媒介。有记载:“伊犁、塔尔巴哈台与哈萨克互市牲畜,每马十给回布三十至五十匹,牛七(《塔尔巴哈台事宜》作‘十’)给回布二十至四十匹,羊百给回布七十至八十匹;每回布十匹合银四两。如哈萨克愿得绸缎者计值给予,皆官为经理。” 25清朝官方与哈萨克人之贸易,经常以白银作为交易过程中的结算方式,兑给白银在交易额中只占小部分。以乾隆三十年(1765)哈萨克人在伊犁贸易为例,一次的贸易额值银1340两,兑给白银588两3钱;一次的贸易额值银2514两多,兑给白银1094两;另一次的贸易额值银8461两多,全数给绸缎布匹。26清朝与哈萨克人的贸易满足了他们对中国丝绸等物资的需求。
清朝对哈萨克人实行免税交易的原则,不同于浩罕等其他藩属国。清朝希望通过贸易,达到双方互利互补的目的,以期进一步密切哈萨克与清朝及天山南北诸民族的关系。乾隆说:“但贸易之事,不过因输诚内向,俾得懋迁有无,稍资生计。而彼处为产马之区,亦可以补内地调拨缺额,并非借此以示羁縻,亦非利其所有,而欲贱值以取之也。将来交易之际,不可过于繁苛,更不必过于迁就,但以两得其平为是。” 27
清朝互通有无、两得其平的贸易原则,增进了哈萨克与中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哈萨克社会的生产,丰富了哈萨克人民的生活;与此同时,也解决了清朝在新疆驻军马匹、屯田役畜及肉食等问题,巩固了中国西北边防,开发和经营了中国西北边疆。
哈萨克各部归顺清朝对中亚东部的形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中亚东部保持了稳定的局面,哈萨克人享受了和平与安宁,大玉兹和中玉兹哈萨克人安居乐业,与中国西北边疆各族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贡使、商队往来不绝,与中国内地保持了近百年的往来。
在哈萨克人具有双重的臣属身份以后,俄国对哈萨克人的态度发生了本质的转变,开始采取积极拉拢的政策。1760年年初,阿布赉所属哈萨克五百多人劫掠了中国科布多所属的乌梁海蒙古人,清军抽调兵力加强防范,并对阿布赉提出质问。俄国趁机拉拢阿布赉,奥伦堡当局得到指示:“千方百计地讨好所有的哈萨克人,慷慨地赐予他们礼品和奖赏。” 28 1762年,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阿布赉与努拉里汗再次进行了忠于俄国的宣誓。此后,他们中的一些部落得到俄国的允许,在靠近俄国边境地带的优良牧场上放牧,与此同时,俄国人帮助哈萨克人开展农业生产,还同意哈萨克人到俄国的边境要塞贸易。奥伦堡当局给阿布赉设计和建筑了一幢带围墙的房子,围墙内设施齐全,甚至还有一个贸易商店。2918世纪70年代,俄政府给投靠俄国的个别哈萨克速檀发放津贴,邀请他们到奥伦堡来居住,收买这些人以强化俄国在哈萨克草原上的影响。
1780年11月,阿布赉汗病故,阿布赉的长子瓦里继承汗位。1782年,俄国在靠近中玉兹的彼得洛巴甫洛夫要塞对瓦里的汗位进行了正式册封。但除了瓦里之外,阿布赉的其他儿子和近亲都很少与俄国人来往,其中有几个甚至明确自认是中国的臣民。30中玉兹统治集团的不团结,以及邻邦吉尔吉思人的侵扰,导致一部分中玉兹哈萨克牧民向外迁徙。俄国把这些哈萨克人迁入俄国境内定居,并向他们分发土地,赠送白银。但在此情况下,瓦里汗与俄国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他制裁了一些亲俄的长老。为了增强与俄国的抗衡的力量,瓦里汗转而与清朝加强了联系。1787年、1790年、1791年,瓦里汗派其弟哈咱木、多索里及其子阿弥载前往清廷朝觐。俄方不能容忍这种做法。1792年,俄国以解救战俘为名派一个军团占领了中玉兹。瓦里汗对俄国的侵略提出了抗议,俄方建议瓦里汗亲自到圣彼得堡陈述他的要求,并诱惑说可以赔偿他的损失。瓦里汗怕被俄国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