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18世纪中叶,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之时,吉尔吉思人与清朝政府建立了臣属关系。1758年,定边将军兆惠率领清军追捕准噶尔残部进入吉尔吉思人的牧地,吉尔吉思各部积极配合,并表示愿意归附清朝。1759年 (乾隆二十四年),清军攻克喀什噶尔、叶儿羌,南疆的大小和卓兵败逃亡。吉尔吉思各部参与了搜捕残匪的行动,吉尔吉思比伊们“率领所部奈曼人户,阻拦霍集占,悉力与战” 77;在大小和卓逃入巴达克山区以后,吉尔吉思人主动为清军做向导,乘胜追击,很快就肃清了这股残匪。
清朝平定准噶尔汗国之后,北吉尔吉思人(东布鲁特部)于1758年要求归附清朝政府。按史书记载,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天山一带的东布鲁特五部落归附清朝。他们上表文说:“我部久思投诚大皇帝,为准噶尔间阻,不能自通,今得为天朝臣仆,实望外之幸。” 78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西布鲁特十五部归附清朝,西布鲁特额德格纳部落头人阿济比向清军主帅兆惠表示:“今将军自喀什噶尔传谕我部,颁给印文。谨已奉到,不胜踊跃,适慰心想,当率诸部,自布哈尔迤东二十万人众,皆作臣仆。” 79东、西布鲁特人的归附使伊犁西南、喀什噶尔西北、伊塞克湖周围、帕米尔和喀喇昆仑山一带的吉尔吉思人居地全部纳入清朝政府的管辖范围。在准噶尔统治时期不堪忍受残酷统治而逃往安集延等地的一些布鲁特人也纷纷返回故地。
布鲁特人为清政府驻守西北边疆,当时,伊犁、乌什、喀什噶尔等地的主要边卡均由布鲁特人防守巡逻。清政府对布鲁特各部实施宽松的统治政策。政治上,清朝重新确定了与布鲁特部的隶属关系,布鲁特头人“比”及其下的大小头人的职位不变,但必须得到清政府的任命和封赐。清廷驻守伊犁的领队大臣和驻守喀什噶尔的参赞大臣定期对布鲁特地区进行“稽查约束”,不定期地从布鲁特头人中挑选一些人去朝见皇帝。经济上,清政府允许布鲁特人在原地自由牧放,不征收土地税;布鲁特人在新疆进行贸易,税率比内地商人减少三分之一,以示优待;布鲁特各部每年向清政府进献一定数量的马匹,清政府回赐一定数量的羊只、绸缎、茶叶等。文化上,清朝不强迫布鲁特人改变原有的风俗习惯。清朝的睦邻优惠政策给中亚东部带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安定与繁荣:“回部安静,其布鲁特、霍罕、安集延、玛尔噶朗等贸易之人络绎不绝。”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吉尔吉思人对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的统一做出过重大贡献。1765 年(乾隆三十年),乌什维族事变,部分起事首领妄图引浩罕军队以抵抗清军,布鲁特额尔格纳、萨里巴吉什等人制止了他们的行为,布鲁特比伊齐里克齐抓获了前往浩罕求援的起义军使者巴布敦等人,将他们送往喀什噶尔,阻止了内外勾结的分裂活动。
1807年,在平息张格尔的叛乱中,因作战有功而受奖的布鲁特官员就有六十三人,据中国第一档案馆所藏的《永芹奏折》记载:“奈曼部落四品顶花翎布鲁特比伊满目去岁至本年六月,奉差查探张格尔约降,被缚不屈,往返报信十余次,不受逆夷勾结,始终勤奋效顺,此后可靠有用,应请赏二品顶戴,缎二匹;五品顶花翎布鲁特阿不都拉依木,诚实可靠,得信自往木集效力,不受逆夷勾结,被格得尔沙伤其头颅,应请赏四品顶戴,缎一匹;六品顶戴布鲁特比曼勃特,人有为能,在木集不受逆夷勾结,并与张格尔抗驳,率其所属挡护伯克等不致被害,此后可期得力。吐勒额依格尔部落六品顶戴布鲁特比伊把哈提,凡事内奉差人往返经过其地,皆能实力照应,差探勤苦认真。奈曼部闲散布鲁特多列特、住玛喀二人,跟随伊满目往返报信,出探贼情,均能实力。张逆纠约贼目汰劣克等兹事,曾屡勾奇里克部落六品蓝翎布鲁特比爱散克勒弟一同抢卡,爱散克勒弟非但不从,遍嘱其所属不可从逆。”
1815年(嘉庆二十年),南疆爆发了反清和分裂中国的孜牙敦事件,最初,部分布鲁特人卷入其中,当他们了解真相之后,纷纷脱离叛军。布鲁特十二名首领率部配合清军平息了叛乱,有功者受到清政府的封赏。以上事件充分说明,布鲁特人为维护中国边疆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然而,清朝派往西北边疆的官员在实施民族政策中犯了一些错误,这些失误在布鲁特人中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1825年夏,清军在搜索张格尔时,误将布鲁特牧民视为匪徒而乱砍滥杀,被杀者是布鲁特头人汰劣克及其属下的家口,由此激起了布鲁特牧民的愤恨和反抗。张格尔被灭之后,清钦差大臣那彦成抵达喀什噶尔,卡外布鲁特部来人迎谒请安,那彦成明白宣谕:“自前任大臣办案错误,妄杀吐尔底迈玛特,嗣又误杀汰劣克家口,以致尔部落心存离衅。大皇帝如天之仁,如日之明,深知尔部落之受屈,已将前任各予惩处。此时张格尔业已生擒,皇恩浩荡,即阿坦台、汰劣克似亦可恳恩宽宥。” 80
平定张格尔叛乱以后,为了惩罚浩罕汗国,清政府断绝了与浩罕国的贸易,对布鲁特人在中国境内的贸易也加以限制,规定布鲁特人购茶不许超过一斤,以防他们搞转手贸易。清朝官员的这些措施打击了布鲁特人,使布鲁特人成为南疆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吉尔吉思人的牧地与哈萨克人的牧地相连,18世纪后期,沙俄军队在侵占哈萨克人的领地之际,企图将吉尔吉思人的领地也纳入俄国的统治,然而,由于外交原因,俄国真正发动对吉尔吉思地区的征服是在1855—1868年之间。
18世纪末期,俄国使节来到吉尔吉思人中,以俄国公民权诱惑吉尔吉思人的上层分子,让他们写下自愿归并俄国的“保证书”。一些吉尔吉思人首领或出于对浩罕汗国的不满,或出于本部的压力,曾向俄国政府提出过加入俄国国籍的要求。加之,哈萨克人与俄国的贸易也吸引着吉尔吉思人。俄国的一些产品,特别是皮革制品,很早就流入吉尔吉思人的居地,19世纪初,俄国产品深入到吉尔吉思人居住的各个村庄,俄国商人带来的工业品价格低廉,成为吉尔吉思人喜爱的必需品。然而,俄国当时正在哈萨克大玉兹境内进行着卓有成效的殖民运动,故其军事力量不足以为这些吉尔吉思首领提供保障和支持。
在与俄国的交往中,在北吉尔吉思人中威望很高的萨里巴吉什部首领阿塔科比(Atake Bī)起到了重要作用。1785年,阿塔科比派使者阿布杜拉赫曼·库恰克·乌鲁(‘Abdu’l Rahmān Quchaq Uulu)出使俄国,商谈接受俄国保护的事宜。使团成员先到西伯利亚总督区,在此获得批准之后,前往圣彼得堡。使者在俄国宫廷向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呈递了阿塔科比馈赠的礼物:三张雪豹皮和五张猞猁皮。他们在圣彼得堡逗留一年之后返回,女皇回赠给阿塔科比的礼物是价值八百卢布的白银。然而,这次出使似乎没有产生好的结果,反而导致了双方的敌对情绪。出使结束之后,使者阿布杜拉赫曼没有回国,他被扣留在鄂木斯克,原因是俄国西伯利亚当局怀疑吉尔吉思人曾经抢劫他们的商队。阿布杜拉赫曼在被扣留期间于1789年6月20日去世,阿布杜拉赫曼的死激起了吉尔吉思人的反俄情绪。
尽管如此,北吉尔吉思各部首领在19世纪初期继续派使者到俄国。1825年6月,俄国人纽哈洛夫率领一支由五十人组成的俄国小分队护送吉尔吉思使者回国,据随行人员兹别尔什金的日记所载,他们到达伊塞克湖时,恰逢浩罕汗玛达里的三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