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18世纪40—50年代,俄国兼并了哈萨克大玉兹人的牧地,把哈萨克人视为俄国臣民。19世纪初,浩罕汗国的政治力量得到巩固,逐渐向北侵占哈萨克大玉兹的领地。俄国认为浩罕向北发展侵害了俄国的利益,于是,两国为争夺锡尔河以北中下游地区进行了小规模战争。这些战争以19世纪40年代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浩罕向北挺进时期;后一阶段是俄国占领浩罕汗国北部领土时期。
1800—1809年,浩罕军队征服了锡尔河中游东岸的一些城市,主要夺取目标是塔什干城。19世纪初,塔什干城是由地区和卓统治的独立领地,除塔什干城外,和卓政权还统治着大玉兹哈萨克人放牧的广阔草原。为了夺取塔什干城,浩罕汗爱里木曾在塔吉克人中征兵,浩罕军队控制了地处忽毡和塔什干之间、给塔什干供水的尼亚孜伯克要塞。1808年,浩罕军队围攻塔什干城,在双方伤亡都很大的情况下攻陷了该城。城破后,爱里木把哈萨克部落的比和其他一些地区统治者召集起来,宣布大玉兹及其部属为浩罕臣民,然后班师返回浩罕。一年以后,塔什干城民起义,爱里木派其弟平定了起义。浩罕统治者对在塔什干附近放牧的哈萨克人进行残酷剥削,向他们收取苛捐杂税,“每个帐户一年要交六头羊、二十四袋炭、四牛车盐木、一千捆芦苇,而伊金恰(贫苦农民)要交出收成的三分之一” 83。此外,还要负担许多徭役。
浩罕汗国在夺取对哈萨克大玉兹人的统治权之际,与俄国仍然有使者往来。爱玛尔汗曾派使者到俄国商谈双方贸易安全之事,并达成了协议:俄国商队在浩罕境内遭到抢劫,浩罕方负责赔偿,反之亦然。1812年,浩罕使者在俄国边境的基里加尔(Kiriljar)城被俄国人杀害,俄方为此赔偿了一千提拉(Tilla,一提拉相当于四卢布),并于1813—1814年派纳扎罗夫上校到浩罕汗国进行解释。
从1817年起,浩罕汗国在锡尔河下游沿岸建筑了一系列要塞。是年,浩罕在距锡尔河河口约四百八十公里的地方建阿克麦切特堡 84,以它为关卡,对来往的商队和附近的游牧人征税。在向北发展的过程中,浩罕汗国还侵占了中国清朝的一些属地,在其上建筑要塞,如19世纪20年代建筑的奥利阿塔(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比什凯克、托克马克、麦尔克等,在这些要塞驻扎军队,向当地居民征税。
经过19世纪初期的发展,到19世纪40年代,浩罕汗国已经成为一个中亚大汗国,其疆域:北面以一条延伸的贫瘠草原地带与外西伯利亚为界,西面与希瓦和布哈拉两个汗国接壤,南面抵达卡拉捷金、达尔瓦兹和库拉伯,东面与中国属地喀什噶尔相邻。
浩罕汗国向北的发展和对哈萨克人的统治及收税行为被俄国政府视为对俄国的侵犯,俄国不能容忍。加之,浩罕汗国还是横在俄国南下印度的障碍。在俄国的战略决策中,控制帕米尔是实现俄国通向印度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浩罕汗国统治的帕米尔北部地区首当其冲。在沙皇彼得一世时期,他曾派远征队从里海和额尔齐斯河两个方向南下,由布赫戈列茨中校率领的远征军溯额尔齐斯河而上,但是,这支远征队在准噶尔人的打击下没有实现南下的目标。从里海经希瓦汗国打开进入印度通道的另一支远征军也遭到了失败。尽管如此,俄国人经中亚南下印度的决心一直没有改变,因此,攻打横在南下途中的浩罕汗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即使浩罕汗国不向北发展,俄国也会进攻它,而浩罕汗国的北进给了俄国借口。
19世纪40年代以后,俄国与浩罕汗国的直接冲突开始了。1844年,俄国人布塔科夫对锡尔河下游进行了详细勘察。1847年,俄国在这里建雷姆要塞,该要塞后来改名为阿拉尔斯克,它成为俄国入侵中亚南部的主要基地。1847—1850年间,俄国沿锡尔河下游建筑了一系列要塞,并把它们连起来形成一条防线,称锡尔河线。
俄国的这些活动引起了希瓦汗国和浩罕汗国的反对。在1847—1848年间,希瓦汗国的土库曼骑兵在雷姆要塞下示威。从1850年起,浩罕军队不断骚扰俄国的要塞。他们抢劫在雷姆要塞附近放牧的哈萨克人的牲畜,1851年,一次就抢走了7.5万头。85雷姆要塞司令官恩格曼少校主动出击制止浩罕人的抢劫,他出兵占领了浩罕汗国的科什库尔干要塞,并且摧毁了这个只有十人守卫的小堡。86但这一行为对阻止浩罕人的抢劫活动无济于事。
1851年,俄国将军安连科夫向沙皇尼古拉一世呈上自己的著作《吉尔吉斯草原概论》,书中提到俄国曾在阿亚古斯到阿克摩林之间设立一些步哨,这道防线在1836年哈萨克肯尼萨尔领导的反俄起义中被废除。他建议恢复这道防线,并将它向伊犁河、楚河和锡尔河推进。沙皇赞同这个想法,把此事交给奥伦堡总督彼罗夫斯基和西伯利亚总督加斯福尔特负责。87然而,彼罗夫斯基并不同意这样做,他认为只有攻占浩罕的阿克麦切特要塞,才能制止浩罕人的北上。
1852年,阿克麦切特要塞司令官阿古柏将周围地区的守军集合起来,组成了一支一千七百人的队伍北上,在离俄国雷姆要塞二十五俄里的地方,抢劫了该地区近一百个村子(阿乌尔),这些村子居住着哈萨克牧民。3月3日,俄国组织队伍出发,两军交火,5日,浩罕军败退。4月16日,阿古柏拦截了俄国在锡尔河上游侦察的测绘队。此间,奥伦堡总督彼罗夫斯基向沙皇汇报说:“如容忍浩罕人和希瓦人定居于锡尔河此岸或彼岸,则我方船只均将无法通航,陛下为连接阿拉尔斯克工事和西伯利亚防线边缘哨所而修筑一系列中间哨所的意旨,亦将无法实现。” 88
1852年6月初,彼罗夫斯基令勃拉拉姆贝格上校围攻阿克麦切特要塞,指令是:不得与浩罕人进行任何书信联系,一举攻克并夷平该要塞。攻打阿克麦切特要塞是俄国与浩罕汗国的第一次较量。7月19日,俄方发出通告:浩罕军队不得驻扎在锡尔河俄方沿岸,所有工事均须拆毁。阿克麦切特要塞驻军长官巴蒂尔巴瑟要求宽限4天,被俄方拒绝。7月20日,俄军开始攻阿克麦切特要塞,遭到失败而撤围。第二年,彼罗夫斯基亲自率军前来,兵临要塞,他给要塞驻军写了一封劝降信,信中说:“尽管你们还盘踞在要塞里,但阿克麦切季已在攻克中。你们可以看到,我能把你们杀得一个不留,而不损我们一兵一卒……俄国人到这里来,不是住一两天,也不是住一两年,而是长久之计,决不后退。你们如果想活命,就从速求饶,如果想死在阿克麦切特,那随你们便。” 89这一次,阿克麦切特要塞被俄国攻占,浩罕人被迫求和。锡尔河下游两岸都被俄国控制,不久,俄国轮船开始在中亚第二条交通大道锡尔河上航行。
浩罕汗国与清朝的接触发生在清朝平定大小和卓的过程中。1755年,清军在平定准噶尔部的过程中,把被准噶尔人羁押在伊犁的白山派和卓阿合玛特长子、大和卓波罗尼都派回南疆,以期利用该家族在南疆的影响召集回部(畏兀儿人),实现清朝对南疆的和平统一。在清军的支持下,大和卓波罗尼都迅速占领南疆,灭亡了黑山派和卓政权,清朝统一了南疆地区。
不久,小和卓霍集占在参加准噶尔部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失败之后投奔其兄,煽动波罗尼都背叛清朝,宣布回部独立。1757年,他们发动武装叛乱,在喀什噶尔建立了名为“巴图尔汗国”的政权,史称“大小和卓之乱”。1759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