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网
返回上一页

高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时间:2023-04-12 11:37:53

苏 雷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实现学生专业所学与行业实际相匹配,以更好地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指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这进一步反映了职业教育对实现知行合一的高度重视。综合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导向可见,知行合一,是高职院校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根本要求和逻辑起点。

职业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为目标。艺术类大学生是高职院校为国家文化艺术行业输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他们将参与艺术类行业的就业创业,满足行业需要,投身文化强国建设。《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艺术类课程要在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因此,高职院校推进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实现艺术类大学生的技术技能与美育素养的同步提升,使之更加适应文化艺术行业对于艺术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

立足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推进艺术类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具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高职艺术类专业教育的行业适应性

麦克思研究机构于2021年下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艺术类4个学科15个专业中,相关度最高的是音乐学(78%),最低的是戏剧影视文学(52%),艺术类专业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基本在65%左右,这反映了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对口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高职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主要目标是为文化艺术行业输送人才,体现职业教育在文化艺术领域的人才培养水平。推进艺术类大学生职业与专业相融合,能够让学生专业所学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进而更好地适应文化艺术行业的人才需求。

(二)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是知行合一、理实一体的教育,艺术类大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技能主要由专业教师传授,其专业水准直接影响学生技能掌握的成熟度。通过前期调查,仅56.2%的艺术类大学生对其专业技能融入岗位实践的认可度为“很高”或“较高”,而8.3%的大学生认为其专业所学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岗位实践。即使在兼职工作中,也需要用人单位提供专门的岗位实践培训,才能满足岗位要求。因此,针对高等职业院校艺术类大学生开展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探索,是学生将专业所学直接运用于岗位实践的重要手段,专业教育应更多地获取岗位实践的技能要点和素质要求,以更好地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融入[1]。

(三)体现“技能强国”与“文化强国”融合建设要求

高职院校培养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在助力技能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上,具有先天的优势。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理念的传递、工匠精神的培育和践行、劳动光荣的素质提升,能够引导艺术类专业学子更好地参与“技能强国”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艺术知识的学习、艺术技能的锤炼、艺术素养的培养,能够引导艺术类专业学子发挥自身所长,更好融入“文化强国”的建设之中。

二、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

(一)“在校学生”和“职业人”的角色融合不足

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前置普通教育的惯性,他们还持续保留着相对被动学习单一知识的情绪状态和行为状态,在学习上呈现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模式”。这样的状态也决定了他们仍然将自身定位为普通高校的学生,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更多地将学校与专业视为获取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场所。

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希望在专科毕业时,通过升学的方式进入本科继续深造,在学习状态上仍未能进入“职业人”的状态[2]。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实现自身角色与“职业人”角色的融合,主要原因在于:第一,艺术类专业的入学专业启蒙教育开展不够充分,导致学生未能在进入大学时就深刻体验到艺术行业“职业人”的吸引力;第二,部分高职院校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角色转换教育开展不够充分,使学生在接触艺术类专业的课程与实践之后,仍然不能有效进行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二)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工作内容融合不足

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校两支重要的教师队伍相对独立的重点工作,对应的实施者——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由于工作的角色、内涵和目标都存在矛盾。因此,必须同时发挥两支队伍各自的优势[3],才能将艺术类大学生打造成为与行业企业需求匹配的人才。

结合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职责,当前职业发展教育的主要参与者为高校辅导员,他们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关比赛和职业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但目前高校辅导员所学的专业五花八门,较难在职业规划相关指导中较好地融入专业所在行业的特征,导致其职业发展教育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在专业内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职业发展教育。

另一方面,艺术专业教师在开展专业教育时,更多的是考虑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的熟能生巧、举一反三,相对较少关注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以及美育教育理念的融入[4],使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简单创作层面,未能结合职业发展的全过程开展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造成专业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路径相脱节。

(三)学生成才与就业导向的培养目标融合不足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培养成技能精湛,具有岗位迁移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高职教育的培养导向是服务于国家不同领域,引导学生以就业为目标进行学习活动。由于导向不同,“学生成才路”与“学生就业路”往往相关性并不大,在两条路的“殊途同归”方面体现出融合度不足的困境[5]。

辅导员在开展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调研方面具有工作上的优势,能够为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基础数据支持[6],这是辅导员立足职业发展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良好途径,也是形成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基础。

三、推进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推进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性的工作方法来支撑。本研究针对高职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学情与群体特征,提出并实施“三心”工作法,即在美育艺心、职业匠心、不忘初心三个方面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旨在解决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失衡、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职业规划与指导无法形成合力、专业课程与岗位需

提醒您:因为《高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高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在线阅读地址:高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123
经典故事
加强成本监控 建立装备成本监督体系..
大型军工企业招标采购管理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引领力探析..
新时代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研究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信息公开的治理与优化..
浅谈如何做好装备转厂生产质量监督工作..
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与路径研究..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