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章人物(下)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说家的笔触”,如上所述,在传记写作上,极为不当,因为真实的人生并不如此单纯。但是,在小说创作上,则有其地位。一本复杂的小说常常需要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出入其间。两者相互衬托的结果可以表现出道格拉斯想象不到的人生复杂真象,狄更斯就是一个极有意义的例子,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几乎都属扁平型。几乎任何一个都可以用一句话描绘殆尽,但是却又不失人性深度。也许,狄更斯自身的无穷活力使他的人物也生动了起来。他们从他那里获得了生命力,因而显得活灵活现,一如真人。这种情形之妙,有如魔术:我们可以把他笔下的皮克维克先生看得扁扁的与一张唱片无异,但是事情并不这第简单。皮克维克有他乖巧和老练之处。他有一种深思熟虑的风度,一旦将他放进一所女子学校里,他所表现出的沉重分量与莎翁笔下处身于温莎堡的福斯塔夫毫不逊色。狄更斯的部分天才是,他所创造的虽是一群简单易辨的类型及漫画式人物获得的效果却绝不单调枯燥,他们反而饶富人性深度。不喜欢狄更斯的人实应深思:他的人物刻画那么差劲,为什么却能跻身于大作家之林?他应用类型人物所获致的成就提示了:扁平人物绝非那些苛刻的批评家所想的那么一无是处。
  再看看威尔斯。威尔斯笔下的人物,除了奇普斯和《唐。邦盖》中的姑母外,全都像相片中的人物一样扁平乏味。但是这些相处人物都有一种跃跃欲出的生气,以致使我们忘却了他们所表现的生命的复杂性只是在一张薄纸表面上,撕去或卷起即不存在。威尔斯的人物诚然不能以一句话描述殆尽——他们不是类型,值得玩味——但是他们的脉搏跳动却很少发自自己的心脏。使他们显得生气勃勃的是作者的那一双灵巧有力的手。手的摆使读者产生错觉,以为手下的那些傀儡自有其活跃的生命。像狄更斯和威尔斯这类好但绝非完美的作家都是玩弄障眼法的老手。他们能善用其活生生的部分去带动那死沉沉的部分,于是他们的人物举止言行跃然纸上且令人信服。他们与那些取材细腻斟词酌句的完美作家,像李查生、笛福、奥斯汀之流自然不同。后者的作品并不一定伟大,但他们的描绘纤毫靡遗,连触纽与铃响的片刻都不放过,人物的控制更不在话下了。
  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扁平人物在成就上无法与圆形人物相提并论,而且只有在制造笑料上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一个悲剧性的扁平人物令人厌烦。如果他每一登场,就听他高叫“我要报仇”或“我的心为人性的沦落而滴血啊”或其他什么的陈腔滥调,岂不叫人不耐或大起鸡皮疙瘩。当代一位颇爱欢迎的小说家写了一本浪漫传奇小说,故事的骨架建筑在一个农夫的一句话上:“我一定要将那丛金雀花锄去。”原来有一个农夫,有一丛金雀花,他说要锄去金誉花,他做到了,如此而已。这种情形与某人说“我永远不会舍弃米考伯先生”并不相同,因为我们被那农夫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弄烦了,以致对他有没有把金雀花锄去变得不感兴趣。如果他那句公式语与人性的七情六欲发生关联,我们才不会感到不耐。而这时那句话已不能将他描绘殆尽,它已变成他心中的一个萦萦难去的意念。也就是说,他已由扁平人物转而为圆形人物。只有圆形人物才能在某一段时间内作悲剧性的表现,除了不能逗笑及有时显得别扭外,可以叫人感叹唏嘘甚至涕泗纵横。
  现在让我们转到圆形人物身上去。首先看看《曼斯菲尔公园》中的伯特兰女士。她坐在沙发上,身旁伴着一只狮子狗。这条狗像大多数小说中的动物一样,自然是扁平角色,尽管它时有不凡的表现。它的女主人大部分时间也与它一样单纯。她的言行公式是:“我虽然脾气好,但不能被过分烦扰。”而她的一切功能也在于此。但是在小说结尾时,一件十分不幸的事发生在她的两个女儿身上,茱丽亚和人私奔了,另一们婚姻不美满的玛莉亚也与情夫远走高飞——在奥斯汀的世界中,这是比拿破仑战争更为不幸的大事。伯特兰女士的反应如何?描述她这时候的情形的那句话非常有意思:“伯特兰夫人并不是个深思熟虑的人,但是由于汤玛士妥士从旁指引,她对所有重要之点都能顾虑周全,所以对一些不寻常事件的严重性看得很清楚,但是并没有联想到犯罪和羞耻那方面去,她不必勉强自己,也不必芬妮劝告就可以做到这点。”这句话的道德色彩非常强烈。这也许是奥斯汀的道德感在作祟。她自己尽谴责罪恶或羞耻之事,其实她就是如此,并且恰如其分地令这件事在爱德蒙及芬妮的心中产生极大的不安。然而,她有什么权利去骚扰平静安详的伯特兰夫人?这岂不像是给了那只狮子狗三张面孔让它去看守地狱之门?伯特兰夫人尽可以安安详详地坐在沙发上说:“茱丽亚和玛莉亚这件事真是叫人伤心得很,芬妮哪里去了。我的缝针又掉了。”
  这是我以前的想法,出于对珍。奥斯汀小说技巧的错误估计——这与司各特恭维她,说她的技巧如在方形象牙上画画所犯的错误如出一辙。她诚然是位工笔作家,但是她的人物绝非扁平人物他们都是圆形或有圆形趋向的。甚至贝慈小姐、依丽莎白。爱略特都是有真真实实思想感情的人物。如果我们了解扁平的圆盘突然伸展就会变得有点像圆形,我们对伯特夫人的道德狂热就不会见怪了。小说结束时她又恢复到扁不人物,这点无可否认,因为她给我们的主要印象是可以用一句套语来描绘殆尽的。但是奥斯汀的目的并不在此,她的特殊技巧使伯特兰夫人的每次出场都予人以新鲜的感觉。这什么狄更斯的人物每一出场给人的感觉都单调如一而奥斯汀的人物则颇富新意?为什么奥斯汀的人物在对话中结合得那么巧妙且能相互辉映而不着匠痕?答案很多:例如她是位真正的艺术家,不像狄更斯一样以漫画式人物为满足等等。但最好的答案应该是:她书中的人物看起来虽然比狄更斯的渺小却组织严密。他们都是圆形人物可以适合任何情节的要求。假设路易沙。摩斯格鲁夫在柯伯跌断了脖子,对她死亡的描述一定柔弱无力——外在暴力的描写一向不是奥斯汀小姐所长——但是,当尸体抬走后那些未死者的反应却可适当显示出他们性格上的新面目。这也许会损及《说服》一书的完整性,可是我们对文华斯舰长及安妮却获得超乎寻常的了解。所有奥斯汀的人物都能自成格局,不为书本所限,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人物显得特别逼真的原因。再回到伯特兰女士和那句描述她的公式语上,看看这句话如何将她带出她的言行公式之外去。“伯特兰夫人并不是个深思熟虑的人”并未脱离言行公式的局限。“但是由于汤玛士爵士的从旁指引,她对所有重要之点都能顾虑周全”,汤玛士爵士的指引虽然还符合她的言行公式,但却也使她获得了一种独立及出人意料之外的道德感。“所以对一些不寻常事件的严重性看得很清楚”,这就是她的道德高调——十分强烈却引进得非常谨慎。接着的是一个以否定语气出现的极为巧妙的低调——“但是她并没有联想到犯罪和羞耻那方面去,她不必勉强自己,也不必芬怩劝告就可以做到这点。”言行公式重又出现,因为她本就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性格,这是不必芬妮劝告她就可以做到的。而事实上芬妮在最后的十年当中做的就是对她不停地规劝。这句否定语,提醒了我们一件事:她的本色。她曾经因上一句话而伸展为圆形人物,却又为下一句话被压成扁平。珍。奥斯汀写得多好!简言之,她扩大了伯特兰夫人,也因此增加了玛莉亚及茱丽亚私奔的可能性。我只说可能性,因为私奔是一种外在的暴力行为,绝非奥斯汀民长。除了在她学徒式的小说中外,暴力的冲突事件从未能在她的小说舞台上出现。这些事件都发生在“台下”——路易莎的意外事件以及达旭伍的喉咙溃烂是少见的例外——所以对私奔这件事的事后描写必须真诚可信,否则我们就会怀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