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
中
小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幕的对比。米提亚被控杀亲父,其实他只是在精神上而非实际上犯下了此一大罪。
他们开始对笔录作最后的修正。米提亚站了起来,离开他的坐椅走向布幕的角落边,躺到一张上面铺着毛毯的大柜子上,并且很快地就睡着了。
他作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个与此时此地的情形完全不相称的梦。
一个农夫驾着一辆双马马车在他很久以前曾驻扎过的草原区某地行驶,他就坐在车上,车外风雪极为凛冽。前面不远处有一个村落;他可以看见一些黑色的农舍,其中一半已经为火焚毁,露出焦黑的木头。他们驶进村里,路旁有很多的村妇蹒跚地行走着,长长的一排,都是面黄肌瘦毫无生气的妇女,尤其是在最边上的那一个,又高又瘦,可能只有二十岁,看起来已有四十岁了,脸形消瘦不堪。她怀抱着一个正在哭叫着的婴儿,她的胸脯干瘪平扁,看起来一滴奶也挤不出来了。婴儿哭个不停,两只光光的小手臂伸在外面,紧握着的小拳头已经冻成了紫青色。
“他们为什么要哭?他们为什么要哭?”当车子迅速地驶过他们面前的时候,他问。
“是娃娃,”马车夫回答说,“是娃娃在哭。”
他那乡下人的口气使米提亚听后愕然:“娃娃”,他喜欢农人称婴儿作“娃娃,听起来带有更多的悲悯成分。”
“可是,他为什么哭?”米提亚还是傻傻地问,“为什么他的手臂光光的?为什么不给它包盖起来?”
“为什么?他们是穷人啊;火烧了他们的房子。他们没有面包吃,不得不求乞,因为一切都烧光了。”
“不,不,”米提亚似乎还不明白,“你说,为什么那些穷苦的母亲们站在那儿?为什么人们这样贫穷?为什么这个婴孩会穷?为什么草原那么荒芜?为什么他们不互相拥抱亲吻?为什么他们不快快乐乐地歌唱?为什么他们要这么悲苦?为什么他们不喂娃娃?”
这都是出自他内心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不合情理而且愚蠢,他觉得他非要这样问不可。他的内心有一股他从未曾感受到的热流在高涨着,使他想哭,他要为他们做点什么,以使娃娃不再哭叫,那位干瘦悲愁的母亲不再流泪,甚至使所有的人都从那时起不再流泪,他要立刻做点什么,立刻,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卡拉马佐夫家传的冲动使他立刻就要做……他的内心在燃烧,他向着某种光明挣扎地奔过去,他想活下去,一直向前奔着,朝着向他召唤的光明奔过去,越快越好,越快越好,现在就去,立刻就去!
“什么?到什么地方去?”他喊着,张开眼睛从柜子上站了起来,似乎从昏晕中完全苏醒转来,快乐地微笑着。尼古拉。帕尔费诺维奇站在他的面前,请他在听人朗诵以后,在笔录上签字。米提亚猜想他已睡了一小时以上,但是他没有听尼古拉。帕尔费诺维奇说话。使他突然吃惊的是他发现头后有一个枕头,那是在他疲乏地倒在柜台上面的时候所没有的。
“谁在我头下放了一个枕头?谁是那个好人?”——他以一种欢欣的感谢的情感,和哭泣似的联音喊起来,似乎人家赐与他不知多少的恩惠。这个好心人以后一直没有为他所发觉;也许是见证中的什么人,或是尼古拉。帕尔费诺维奇的书记,出于同情心,叫别人取一个枕头来给他枕垫。他的整个心灵似乎由于流泪而颤栗了。他走近桌旁,宣布他准备在任何东西上签字。
“诸位,我做了一个好梦。”——他以一种奇特的声调说,并露出一种新的,似乎被喜悦所照耀的脸色。
现在我们要问这两段文章的不同之点——字里行间的脉搏缓急之处——在哪里?在于前者的作者是一位传道者,而后者的作者则是一位预言者。乔治。爱略特满嘴上帝,但笔触凝滞,上帝与桌椅几乎无高低之分,处在同一个平面之上。结果我们根本无法感受到茫茫宇宙之中神恩的必要性——真正需要上帝怜悯与慈爱的地方仅限于海蒂的狱房一角。然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中,人物表现永远有超越本身的含义,他们以无穷无极为依归。虽然他本身只是一些有限的个体,但却能不断延展而拥抱无穷无极,并且招引无穷无极来拥抱他们。圣凯撒林的那句名言正可用在他们身上:上帝存在于灵魂之中而灵魂也存在于上帝之中,正如鱼在大海之中而大海也在鱼腹之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每一个句子都有这种延展性,而这种延展性的含义正是他作品的主要面。就一般标准而言,他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他的人物生动确实,未与一般日常生活及环境脱节;他的情节令人激动……等等。但他也具有预言者的伟大性,这却不是一般的标准所能度量得出的。
这就是海蒂与米提亚之间的分野,虽然他们两者都生活在一样的道德世界及神话世界中。就其本身看,海蒂已经足够了。她是一个穷女孩,犯了罪,招了供,于是也获得了较平静的心境。然而仅就米提亚的本身去看则是不够的;只有从他的延展含义上去看,才能看出他的真面目。他的内心不曾停顿过,所以无心境可言。如果仅就其本身看,他似乎有些弯弯扭扭不成形象;于是我们会说,他之所以对那个枕头作超越常理的感激是因为他太疲倦了。我们只有看出他的延展性,看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笔触重点不在那个大木柜甚至不在那个梦境,而是在一处能包容全人类的广袤之区时,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米提亚。米提亚就是我们全体,阿里奥沙也是;斯摩地亚可夫也是。他是一个预示境象,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物。然而在这里——在这厅堂之中——米提亚并不会变成我们全体。米提亚就是米提来正如海蒂就是海蒂一样。经由慈爱和怜悯所产生的延展,消融以及结合只有在一个只可意会的广袤之区才会出现。而且小说也许并不是到达那种境界的佳径。卡拉马佐夫,麦希金以及拉斯可尼可夫的世界,以及我们就要谈到的白鲸的世界,并不是另有所指的寓言或掩藏着什么的布幔。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小说世界,然而我们所看到却远超出小说所欲涂绘的众生相之外。那位我们曾提及过引人发笑的小人物,伯特兰夫人可以对我们这个较深的论题有所帮助。我们说伯特兰夫人是个扁平人物,在情节需要时可以延展为圆形人物。米提亚是一个圆形人物,但他也能延展。他没有什么神秘性,也没有什么象征性,他只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之一,然而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这便与他身后的广大人群血肉相连。于是一股巨流突然涌现于——对我而言——他的最后那句话中:“诸位,我作了一个好梦。”我曾否有过像那样的好梦?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要我们感受到一些超越于经验以外的东西。他们给了我们一种激荡之感,这种感觉只有部分是生理上的——一种像似沉潜在一个透明体内部,看着自己的经验在高处水面上浮动的激动。那个经验看起来渺小且遥远,但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并没有什么转变,我们还是人,但“鱼在海中,海亦在鱼内”。
现在我们已触及我们论题的界限,虽则还未超出界限。我们并不想讨论预言者的信息,或者——因为内容与方法无法完全分开——我们尽可能地不涉及它。我们的目的是预言者的声调,他的歌声。海蒂也可以在狱中做个好梦,这正切合她的处境,虽然她没有。这时狄娜会说她很高兴,海蒂可以细说她的梦境。这个梦境必然与情节的高潮发生逻辑性的关联——这点与米提亚的梦不太一样——而乔治。爱略特可以趁此发表一些有关好梦的言论,这些话必然极为正确,富于怜悯心,同时对苦难的心灵必有明显的助益。然而,这两幕,这两本书,这两位作家还是判然有别,迥不相同。
如果把一位预言家仅视为一般小说家,常有意想不到的好处,所以有时不妨让他到客厅去走走。他的引吭振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