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节 社会经济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17世纪,布哈拉和希瓦汗国经历了封建化过程,封建化的发展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大地产(Suyūrghāls)的发展;二是采邑的发展;三是土地所有者与直接生产者之间依附关系的加强。

17世纪,希瓦汗国和布哈拉土地集中的过程加快,土地兼并的现象严重。16—17世纪,布哈拉汗国的普通农民的穆尔克(私有地)面积一般在1—30塔纳布之间。2随着封建化的深入,小穆尔克的比重越来越小,它们中的大部分被收购或以其他手段被集中到大封建主的手中。17世纪初,国有土地占据首位,瓦克夫占第二位;随着分封的频繁,采邑、穆尔克和瓦克夫不断增加,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期,国有地和公有地呈减少的趋势。

在土地兼并过程中,采邑的发展是国有土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到曼格特王朝时期(19世纪初),享有采邑的总人数是1.2万人,另一些资料反映已经达到3.6万人。3采邑的变化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而且有条件赏赐的采邑在布哈拉和希瓦汗国还发生了质的变化 4,受封领主不仅享有其上的赋税,而且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力。

17世纪以后,农民(雇农和分成制农)与地主或承包者之间以土地为纽带建立起来的人身依附关系开始强化,逃跑的农民在被捕之后被强行押回原住地。

随着大地产的增加,汗的中央政权逐渐丧失了经济地位。布哈拉汗纳迪尔·穆罕默德时期(1642—1645),曾试图收回宗教界封建主的大地产,他的措施在短时期内取得了成功,这些大地产由纳迪尔派遣的总督管理。

浩罕汗国的土地制与布哈拉汗国制度没有多大的差异。16世纪,费尔干纳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权,其中有国有地(阿姆利亚克)、公有地、私有地。绝大部分土地归汗和伯克家族所有,土地收入的大部分以土地税,即谷物税哈拉吉(Kharāj)和田亩税的形式交给汗或伯克。国有土地在原则上是不许出售的。随着浩罕汗国的建立,封建化在费尔干纳地区迅速发展。出售国有土地的现象开始出现,出售的方式是买卖建筑物、园子、灌溉渠而不是土地本身,购买的建筑物、园子、灌溉渠等可以作为遗产代代相传。

18世纪初,浩罕汗国还存在着氏族领地形式的公有地,土地被视为全氏族的财产,归氏族公社全体成员所有,但掌握着土地分配权的氏族首领利用自己的权力占有全氏族土地的最好部分,变成库尔干奇庄园。在浩罕汗国的吉尔吉思人中,特别是在他们大批地向半定居或定居状态过渡之前,土地主要是以集体占有的方式出现,在钦察牧民中,也开始了封建氏族贵族侵占公共土地的过程。

随着封建化向纵深发展,封建关系的波及面在不断扩大,深入到了游牧社会,部落公社转变为地域公社。从17世纪起,乌兹别克部落之间开始走向联合;18世纪,在中亚形成了按地域原则组成的大的部落联盟。乌兹别克部落联盟的分布状况情况大致如下:曼格特部居住在卡什卡河流域;克涅格斯部生活在沙赫里夏勃兹地区;撒马尔罕西南方、泽拉夫善左岸有乃蛮部;撒马尔罕与卡塔库尔干之间是契丹—基普察克部;契丹—基普察克部北面是米坦人;尤兹部居住在吉扎克和乌拉秋别地区;阿姆河以南兴都库什山以北是卡塔甘纳部人。

与16世纪比较,布哈拉汗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在17世纪至18世纪初放慢了步伐,农业出现了衰退的迹象,由于17世纪末18世纪上半叶的内战,布哈拉汗国的一部分农业用地变成了牧场 5,农业播种面积缩小,问题突出的地区有土壤肥沃的米扬加尔盆地,布哈拉汗国开始感到粮食缺乏,在荒年甚至发生过人吃人的现象。据《乌兹别克诸王录》一书记载:“饥荒到了这种程度,以至于人肉成了人们(唯一的)食物。死了的人不埋,都被吃了……只要能逃的都舍弃自己的家园,逃到其他地方去了。在布哈拉只剩下两个坊区还有人,而在撒马尔罕,除沙卡兰达尔这一坊区外,都十室九空了。” 61689年,巴尔赫一带发生大旱灾,“泉眼都干了,似凶残贪婪的人的眼睛。(仅有的)几滴雨水,像是从母亲乳房里挤出的一点奶汁,落到干裂的地上。大河里的水如同无依无靠的人的一只手,有气无力,再不能伸向远方……由于酷热,地里的庄稼成了干柴杆,被觉察不到的风带走了” 7。

布哈拉汗国农业衰退有以下一些原因:第一,赋税过重。札尼王朝的战争需要巨大的军费开支,统治者对农业课以重税。“一批批军队的到来和接二连三的别拉特(汗的圣旨),造成了严重后果,是农业衰落的重要原因,也是居民背井离乡的缘由。” 8苏布罕·库里汗在位时(1681—1702),向居民提前征收七年的税,据当时人记载,对穆尔克地(私有地)征收的穆尔康税奇重,以致穆尔克占有者把自己土地无代价出让也无人接受。9在奥贝都拉统治时期(1702—1711),增加赋税的种类,名目达四十来种。10第二,除国家税收外,地区封建主、乌兹别克贵族、军事贵族肆意聚敛财富,有些地区贵族经济实力强大到能够兴建城市,如布哈拉汗国南部的希拉巴德城就是地区统治者兴建的。第三,政治分裂,人为破坏。乌兹别克封建主们由于争夺权力而互相仇视,破坏对方城市或农村水利设施,使对方的经济破产。这样做的后果是整个的国家经济遭到削弱。第四,在封建主领地上从事生产的一部分人是奴隶,奴隶地位的情况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比农民低,其生产积极性也不会高。

中亚农业的发展尽管速度放慢,但17世纪,在阿姆河、锡尔河、泽拉夫善河流域的农业区内还是出现了集约性的灌溉农业。

希瓦汗国的农业比布哈拉汗国要好得多。这一时期,瓜果类和桑树的培植有明显的发展,18世纪,希瓦汗国出现了烟草种植业。希瓦汗国修复和新建了一些灌溉渠,由于以部落为单位参与水利建设,因此,新建水渠常常按部落的名称命名,如乃蛮渠、克涅格斯渠、克雅特渠等。随着灌溉渠的建筑,希瓦汗国内有一些乌兹别克人因牧场不足转向定居生活,这一倾向日益明显。11然而,尽管建筑了许多灌溉渠,可耕土地还是不能满足需求,因此,直到18世纪中叶以前,大批牧民向定居生活的转化还不可能实现。

在浩罕汗国,费尔干纳有优良的牧场,吉尔吉思人、钦察人按自己的生活方式过着单一的游牧生活。乌兹别克人和塔吉克人过着农耕定居生活,他们被称为萨尔特人。18世纪以前,农民只能利用小河的水灌溉土地,没有一条从锡尔河引出的大渠;18世纪起,引卡拉达里亚河(Kara Darya)和纳林河之水灌溉的大水利工程出现,这在费尔干纳是从未有过之事。12灌溉系统的开发,耕地面积的增加,游牧转向定居农业的过程加速,牧民的比重逐渐降低,半游牧半定居人口在费尔干纳占据了重要位置。无论是定居地区或是游牧地区,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争夺土地和水资源的斗争在18世纪的费尔干纳尖锐起来,因此,这一时期,农、牧民之间争夺土地的斗争频繁。

灌溉水渠的利用增加了费尔干纳农民的收成,他们每年从2月起一直耕作到秋天。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高粱(Joughara)、玉米、水稻、马希(Māsh,一种豌豆)、芝麻、亚麻、大麻、棉花、苜蓿等,小麦是主要的谷类作物,种棉业在农业中也占重要地位。蔬菜类、瓜果类,特别是葡萄和香瓜享誉四方,忽毡城郊一个名叫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